第520章 完美测试(第3页)

屏幕上,"闪电"开始展现出惊人的机动性。在2.0马赫的高速下,它依然能够进行剧烈的转向和俯仰,机动半径小得不可思议。这得益于它的矢量推力系统,让它在传统气动舵面效率下降的高速状态下,依然保持着卓越的操控性。

"难以置信,"一位空军专家忍不住惊叹,"在这个速度下,传统战机的操控性会大幅下降,但'闪电'表现得就像在低速状态一样灵活!"

测试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包括各

种飞行状态、机动动作和系统检查。"闪电"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每一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

最后,林舟下达了返航指令:"开始降低高度,准备返回基地着陆。"

控制中心内的气氛依然紧张,着陆同样是一个关键挑战,尤其是对于首次飞行的原型机。

"高度下降中,"导航系统操作员报告,"速度减至0.8马赫,航向正对着陆跑道。"

"开始进场程序,"林舟命令,声音平静而坚定。

通过地面雷达和摄像机,所有人都能看到"闪电"正在高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缓缓下降,对准跑道。它的速度逐渐降低,姿态平稳,完全不像一架首飞的原型机,更像是经过千百次飞行的成熟战机。

"高度1000米,速度300公里/小时,下降率正常,"导航系统操作员报告,"继续下降。"

控制中心内再次陷入紧张的沉默,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关注着着陆过程。这是无人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没有飞行员的首觉和经验,完全依靠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判断复杂的着陆条件。

"高度500米...300米...200米..."

"闪电"的下降轨迹如同教科书般完美,没有任何抖动或偏离。当它接近跑道时,主起落架平稳伸出,前轮对准跑道中心线。

"高度50米...30米...10米...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