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半 作品

第20章 拆!立刻!当着大家的面!(第3页)

张建国一愣,随即心领神会,立刻把所有人都请了出去,还体贴地带上了办公室的门。

偌大的车间角落,只剩下何雨柱和杨振民两人。

“小何啊,”杨振民的语气变得亲切随和了许多,“别紧张。我就是好奇,你这一身本事,到底是从哪儿学来的?你师傅王景明,我了解过,可没这能耐教你这些。”

何雨柱心里警铃大作,但面上依旧平静:“报告首长,我没什么特别的师承。就是自己喜欢瞎琢磨。厂里图书馆有些没人看的老书,还有些苏联专家留下的旧资料,我没事就翻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有时候脑子里就自己冒出些想法。”

“哦?看书?”杨振民笑了,眼神锐利地看着他,“关于接触器银触点在微观层面氧化,形成瞬时高电阻的理论,我可不记得哪个图书馆有这种书啊。小何,在我面前,就不用藏着掖着了吧?”

何雨柱心里一沉,知道对方在试探自己的底细。他坦然地迎上杨振民的目光,不卑不亢地回答:“首长,这真不是看书看来的,是推断出来的。既然所有常规检查都排除了问题,那问题肯定出在非常规的地方。故障只在启动瞬间发生,那就跟启动时电流最大、冲击最强有关。再结合听到的细微杂音,我只能大胆假设,是触点上存在一种肉眼和普通仪器都发现不了的‘脏东西’,阻碍了电流。我把它叫做‘氧化层’,只是一个推测,没想到猜对了。”

他巧妙地将系统的结论,包装成了一次基于严密逻辑的“大胆猜测”。

杨振民盯着他看了足足有十几秒,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管你是猜的还是算的,能解决问题,就是真本事!何雨柱同志,你很好!”

他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最后又深深地看了何雨柱一眼,语气深长地说:“好好干。咱们国家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修卡车,太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