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钱教授(第3页)
“你找我?”
“我是京州机械学院的教授,我叫钱穆。”中年男人微笑着伸出手,“我听说了你的事迹,对你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想跟你做个学术上的交流。”
又是姓钱的。何雨柱心里一动,调研组的组长也姓钱。
他没有伸手,只是点了点头:“教授你好,我就是个修车的,没什么学术。”
“哎,话不能这么说。”钱穆也不尴尬,自然地收回手,“实践出真知嘛。我今天来,就是想请教一个问题。你那个‘应力敲击反馈分析法’,非常神奇。我想问问,你是如何通过敲击声,来判断金属内部的疲劳裂纹的?因为按照我们材料学的理论,疲劳裂纹在微观层面产生,它对材料整体的声波传导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问题,比王同志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更刁钻,更致命。
它直接从最底层的科学原理上,否定了何雨柱那套“敲骨听响”的说辞。
何雨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教授,你敲过西瓜吗?”
钱穆愣了一下:“当然。”
“那熟的瓜和生的瓜,敲出来的声音,有啥不一样?”
“……熟的瓜声音闷一些,生的瓜声音脆一些。”
“为啥?”何雨柱追问。
“因为熟瓜的瓜瓤水分足,结构松散,对声波的吸收更强。”钱穆下意识地回答。
“这就对了。”何雨柱一拍大腿,“铁疙瘩也一样。没裂纹的铁,它里面是‘实心’的,声音就整。有了裂纹,那不就跟熟瓜一样,里面‘瓤’了嘛,声音自然就变了。我爹教我的,就这个道理。”
他用一个最通俗的比方,偷换了最核心的概念。
钱穆推了推眼镜,居然没有反驳,反而露出了赞许的表情:“原来如此,用生活经验来解释科学原理,通俗易懂!受教了。”
他话锋一转:“那我就更好奇了。既然原理是相通的,那不同的金属,比如钢、铁、铜、铝,它们的密度和晶体结构都不同,声音的‘瓤’法肯定也不一样。你是怎么区分的?总不能每一种都像西瓜一样,有熟和生给你对比吧?”
这个问题,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何雨柱刚刚建立起来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