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这块铁,挺脆的啊!(第2页)
钱穆却没笑。他看向那名专家。
那专家低头看着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图,对同伴低语:“主频峰值在低频区,幅值衰减非常快,几乎没有谐波振荡。和‘闷’、‘没回响’的描述,数据模型是吻合的。”
另一名专家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头也不抬:“将‘上冻的猪肉’记录为‘高阻尼、短延时’特征。”
他们之间的对话声音极低,但在死寂的房间里,何雨柱听得一清二楚。
钱穆的表情没有变化。“下一块。”
第二块样品被放了上来。外观和第一块几乎一模一样。
就在助手弯腰去取第一块样品的瞬间,何雨柱的余光捕捉到了一个动作。钱穆不着痕迹地向前半步,身体挡住了大部分人的视线,他的手在声谱分析仪的侧面,用指尖极轻微地转动了一下那个不起眼的旋钮。
那个旋钮旁边,没有任何刻度标识。
何雨柱的心跳漏了一拍。
在实验中途调整仪器参数,这是大忌。除非……他不是在做实验,而是在设一个局。他想干什么?放大某个频段的信号,让自己的判断显得更加“神奇”?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捧杀?
何雨柱想起了厂长张建国的紧张和警告。这件事的背后,远比一场技术验证要复杂。
“何雨柱同志?”钱穆催促道。
何雨柱回过神,举起了锤子。
“铛!”
这一次的敲击声,明显比上一次要清亮许多。
【叮!样品B-2分析中……成分:高碳工具钢(t10)。结构:退火珠光体。特性:硬度高,脆性大。声学特征:主频高,谐波丰富,尾音长而清晰。】
何雨柱沉默着。
钱穆看着他,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加精准的描述。
何雨柱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很清晰:“这一块,比刚才那块要硬。声音……亮了不少,有点像敲庙里的钟,嗡嗡的能传一会儿。”
仪器前,两名专家再次对视。
“高频峰值突出,二次、三次谐波清晰可见,衰减周期是上一块的三倍以上。‘亮’、‘传一会儿’,完全吻合。”
“将‘庙里的钟’记录为‘长延时、多谐波’特征。”
钱穆的嘴角,似乎有了一丝弧度,但又迅速抚平。“很好。最后一块。”
第三块样品被摆了上来。
这一次,钱穆没有再碰仪器。他双手抱在胸前,好整以暇地看着何雨柱,像一个已经布好陷阱的猎人,等待着猎物踏出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