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个条件

钱穆的助手们收拾东西的动作很慌乱。

昂贵的仪器被粗暴地拔掉电线,塞进定制的箱子里,发出一连串沉闷的碰撞声。

当最后一名助手将装满保密合金的木箱扣上锁时,钱穆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杨同志,我需要提醒你。”他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是陈述事实,而不是质问,“何雨柱的能力,涉及到的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物理现象。我们的实验数据虽然初步,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科研价值。这不应该被其他部门……粗暴地独占。”

杨振民转过身,看着钱穆。

他只是平静地问了一句。

“你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钱穆被这句话噎住了。

他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带着他的人,狼狈地走出了技术科。

门关上的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杨振民走到何雨柱面前,没有坐下,而是伸手拿起了那把被何雨柱放在桌上的小铁锤。

他掂了掂,“就是用这个东西,听出了德国设备的轴承损伤,听出了冲压机的内部裂纹?”

何雨柱没有回答。

他的身体还处在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准备随时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暴力。

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我父亲。”

“我说过,他很安全。”杨振民将铁锤放回原处,发出的声音很轻,“现在,我想我们可以正式认识一下。”

他没有掏出证件,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是看着何雨柱,清晰地说道:“我叫杨振民,国防科工委,特别调研组,组长。”每一个词都砸在何雨柱的心里。

“我的任务,”杨振民继续说道,“是负责寻找和保护,那些具备特殊技术天赋,并且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人才。”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也包括,将他们从某些部门不专业,甚至可以说是粗暴的调研方式中,解救出来。”

何雨柱的心脏猛地一跳。

解救?这个词用得很巧妙。

它瞬间将杨振民的立场,从一个审讯者,摆到了一个保护者的位置上。但这并不能让何雨柱放松警惕。

他很清楚,从一个笼子被换到另一个笼子,并不能改变自己是笼中之鸟的事实。

或许,后面的笼子更大,更坚固。

“我不懂什么特殊天赋。”何雨柱用他一贯的木讷语气回答,“我就是个学徒工,凭手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