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地下审查室(第2页)

他挂断电话,动作缓慢地走回桌边,坐了下来。

“是谁?”何雨柱问。

杨振民没有回答。

“我们现在被关在一起,杨组长。”何雨柱加重了语气,“如果你还想解决问题,信息就必须共享。那个名字,我们有权知道。”

杨振民抬起头,他看着何雨柱,又看了看何大清。

“陈建华。”他吐出这个名字,“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当年‘龙之心’项目的总负责人。”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了一句让房间温度骤降的话。

“也是我的顶头上司。”

审查室内一片死寂。

内鬼的身份,指向了金字塔的顶端。

何大清的脸上没有什么变化。

他从自己那件旧工作服的内袋里,摸出了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里面是一张折叠得非常整齐的老旧照片。

他将照片推到桌子中央。

杨振民拿起照片,何雨柱也凑了过去。

照片已经泛黄,上面是五个人的合影,背景似乎是一个工厂车间。

照片里一个穿着干部服的年轻人,面孔依稀可以辨认,正是这些年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陈建华。

而站在照片最中央,被所有人簇拥着的那位老者,那个穿着一身工装,手里拿着卡尺的技术专家,他的脸,与何大清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是一种属于年轻时代的,带着锐气和自信的相似。

杨振民的手开始发抖。他放下照片,看着眼前的何大清,仿佛在看一个从历史档案里走出来的亡魂。

“你……”他开口,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你的档案里写着,木匠,出身贫农。但这张照片……”

“何大清这个名字是真的。”何大清平静地回答,“木匠也是真的。只不过,那是在‘死’了之后才开始干的。”

杨振民震惊地站了起来。他终于把所有碎片都拼凑了起来。

“你是……‘火种’计划里,代号‘鲁班’的何平江工程师。档案里记载,你在当年的核泄漏事故中,为了抢救关键技术资料,牺牲了。”

“总得有人‘牺牲’。”何大清说,“事故之后,项目被封存,所有核心技术人员,都换了身份,分散隐匿。陈建华是当时的善后负责人,他保留了所有人的‘死亡’档案,也保留了那些被我们用命换出来的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