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打酱油 作品
第21章:龙案前的不眠之夜
长安城,太极殿。
烛火跳跃,在龙案上投下摇晃的影子。
李世民独自坐在龙椅上,手中握着一卷厚厚的奏折,眉头紧锁。
偌大的太极殿里,只有他一个人。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被屏退了,就连贴身的王德,也被他挥手赶了出去。
这份奏折,就是马周从凉州送来的万言书。
一个时辰前,快马加鞭的信使将它送到了他的案头。李世民本以为会看到一份例行公事的处决报告,或者是马周请罪的奏章。
但他万万没想到,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份让他彻夜难眠的奏折。
奏折的第一页,就让他震惊得手都在发抖:
“臣马周,冒死上奏。林浩之罪,在于无君无父;林浩之功,在于经天纬地。”
什么叫无君无父?什么叫经天纬地?
李世民继续往下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凉州城中,石砌大道纵横交错,平整如镜,车马行于其上,无颠簸之苦。此道非石非砖,乃林浩所创之‘水泥’所铺,坚固异常,百年不坏。”
水泥?
李世民放下奏折,揉了揉太阳穴。他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个词?
继续往下看:
“林浩设科学院于凉州,广纳工匠,不分贵贱,只论才学。院中有图书馆,藏书万卷,工匠识字者众,皆能读书明理。”
科学院?图书馆?
这些词汇,他闻所未闻。
但更让他震撼的,是奏折中描述的那些制度:
“林浩立‘凉州基础法’,官吏权责分明,不得滥用职权。设监察司,专门监督官员,违法者必究。”
李世民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地敲击龙案。
基础法?监察司?
这小子,胆子够大的啊!
他继续看下去,每一页都让他更加震惊:
“林浩创‘流水线’生产,一人负责一工序,效率倍增。工匠按件计酬,多劳多得,人人争先。”
“林浩推‘九年义务教育’,凡凉州子弟,无论贫富,皆可入学。学费全免,书本全供。”
“林浩设‘工伤保险’,工匠受伤,有银可医;工匠身亡,家属有养。”
每一个制度,都让李世民感到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