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打酱油 作品

第34章:公开升堂,审判林浩(1)

李丽质浑浑噩噩地走在街上,身后那座院子里传出鼎沸的人声和朗朗的读书声。


她不是在逃离林浩,而是在逃离那个被彻底颠覆的自己。


回到临时驿馆,她屏退了所有侍女,第一次亲手脱下了那身象征着身份的宫装,换上了一套最普通的青布襦裙。


镜中的人,面色苍白,眼神空洞,像一个失了魂的木偶。


她推开门,再一次走入了凉州的夜色里。


这一次,没有前呼后拥,没有旁人戒备的目光。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混在黄昏后的人流中。


街角,几个刚从工坊出来的汉子正结伴而行,他们身上还带着机油和汗水的味道,谈话声清晰地传进她的耳朵。


“今天又拿了十个工分,美得很!晚上夜校讲算术,上回先生留的题,你做出来了没?”


“啥题?就是那个鸡兔同笼?俺想了一下午,脑袋都快炸了,还是没整明白。”


“笨死你!得用林大人教的那个什么……方程!设个天元,再设个地元,一下子就算出来了!”


方程?天元?


李丽质的脚步一顿,这些词汇对她而言,和科学院墙上那些天书般的符号一样陌生。她看着那几个粗豪的汉子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她闻所未闻的学问,心中五味杂陈。


她拐进另一条巷子,一家杂货铺的灯笼下,年过半百的掌柜正低头拨弄着算盘,噼啪作响。旁边,一个十几岁的伙计,借着灯光,正捧着一本小册子,嘴里念念有词,一旁的账本上,是他用炭笔歪歪扭扭抄写下来的字。


孩童的嬉闹声从前方传来,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街上追逐,嘴里喊的却不是什么童谣。


“三七二十一!”


“四八三十二!”


“九九八十一!我背完了,该你了!”


那是……九九乘法表。


李丽zh在宫中也曾学过,那是太子太傅为了启蒙皇子公主们,才会教授的东西。可在这里,它却成了街头巷尾,连稚童都能随口背诵的歌谣。


整个凉州,像一个巨大的,热气腾腾的课堂。


每一个人,都在学习。


每一个人,都在向上。


李丽质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她随意走进路边一家还亮着灯的小饭馆,想找个角落躲起来。


饭馆不大,生意却很好。她刚坐下,邻桌几个百姓的谈话就吸引了她的注意。他们面前没有酒,只有一碗热汤面,但每个人的神情都很兴奋,手里还传阅着一张印着油墨的纸。


“快看今天的《凉州日报》!头版头条!说是开春要在城西再修一条大渠,引雪山水灌溉!又要招工了!”


“真的假的?待遇咋样?”


“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管吃住,一天八个工分!干得好的还有奖金!乖乖,这可比种地强太多了!”


“不止呢!报纸上还说了,这次的工程要用水泥,招的工人都得先去夜校培训,学会看简单的图纸和配比才行。这是给咱们长本事的机会啊!”


一个汉子用力一拍大腿:“这叫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大人这是把咱们往能工巧匠上培养啊!以后就算没工程了,咱们凭这手艺,到哪儿都饿不着!”


李丽质默默听着。


《凉州日报》……


她这才注意到,饭馆的墙上,也贴着一张同样的报纸。


上面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写着官府的政令,工程的规划,货物的价格,甚至还有一些简单的律法常识。


长安的百姓在谈论什么?


东家长西家短,皇亲国戚的逸闻,哪家贵人又得了赏赐。


而这里的百姓,在谈论什么?


工作,工分,新的水利工程,与自己生活息相关的一切。


他们关心官府的政策,不是因为畏惧,而是因为那上面有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李丽质看着那一张张在油灯下泛着红光,却神采奕奕的脸。


她忽然发现,这些人的脸上,都有一种她在长安,在皇宫,甚至在父皇的朝堂上,都从未见过的东西。


那种东西,叫希望。


不是指望君王恩赐的希望,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去创造更好生活的希望。


一瞬间,从小到大,太子太傅、文德皇后、父皇李世民教给她的那些话,那些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那些关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驭民之术,那些关于“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稷之本……


所有的一切,都在她脑海里轰然作响。


那些金科玉律,那些治国大道,在这间喧闹、朴素,甚至有些脏乱的小饭馆里,在这群讨论着工分和未来的普通百姓面前,显得那么的空洞,那么的苍白,甚至……可笑。


她引以为傲的出身,她所坚信不移的道理,她不远千里来凉州维护的“正义”,在这一刻,被现实冲刷得干干净净。


原来,她才是那个最无知的人。


原来,她才是那个真正的“愚民”。


巨大的痛苦和迷茫,像潮水一般将她淹没。


她不是公主,她只是一个迷路的人,坐在饭馆的角落里,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所信奉的一切,怀疑自己的身份,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难道,我所学的一切,都是错的吗?


她端起面前的茶碗,想要喝一口水,却发现自己的手抖得厉害,茶水洒了出来,在桌上留下深色的水渍。


就在她彻底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殿下!可算找到您了!”


李丽质猛地回头,看见一个穿着官服的官员正站在她身后,神色焦急,是她从长安带来的随行御史之一,张柬。


周围的食客被这声“殿下”惊得齐齐看来,目光中充满了惊奇和探究。


李丽质的心猛地一沉,下意识地想要呵斥他不要声张,但张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他俯下身,压低了声音,语气却无比急切:“殿下,出事了!长孙大人派来的那位刘御史,刚刚联合了所有随行官员,拿着您之前调查的所有罪证,正式向刺史府递交了问状!”


李丽质的脑子“嗡”的一声。


她之前调查的那些“罪证”?


工人求着加班,是为“压榨”;农民上课识字,是为“乱民”;商人主动交钱,是为“重税”……


这些被她自己亲手推翻的荒谬结论,此刻却被人当成了真正的武器。


“刘御史说,林浩妖言惑众,乱法虐民,罪大恶极!他要求……要求在凉州公开升堂,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审判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