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九霄 作品
第33章 黑市寻婴(第3页)
"这倪二简直像只地鼠!"明若咬牙,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她不得不时刻贴着墙角的阴影移动,好几次险些踩到杂物发出声响。
有次为了躲避突然回头的鲍三,她甚至不得不整个人贴在潮湿的墙壁上,青苔的湿气浸透了后背的衣衫。
徐涟却始终神色如常。
他时而轻拉明若手腕示意方向,时而突然停下避开雨师的视线,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早已将这迷宫般的街巷刻在脑中。
这座青砖黛瓦的院落,正是禹都百姓交口称赞的"积善之家"——赵无心的产业。
赵大善人的善名,在禹都可谓如雷贯耳。
城东的石桥是他捐建的,每逢雨季总要派人修缮;西市的粥棚常年施粥,饥民们都说"赵老爷的粥最稠";就连官府赈灾,也总能看到赵家仆役抬着钱箱的身影。
去年腊月,禹帝亲赐"乐善好施"的鎏金牌匾,禹都令见了他都要拱手称一声"赵公"。
"人生于天,归于地,死归于尘。"赵无心常抚着长须,在弃婴堂前对众人说道,"婴儿乃新生,无尘无垢,有天然灵性。
我赵某倾力供养,也是为子孙纳福啊!"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听得围观百姓热泪盈眶。
这些年战乱频仍,街边弃婴越来越多。寻常富户收养孩童,多半是为充作仆役。
唯有赵大善人,专收那些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谁都知道,养婴儿最是耗费银钱,请乳母、备药材、置衣裳,没有半点利钱可图
然而此刻,两人偷偷潜入内室,明若站在弃婴堂阴暗的内室,眼前的景象让她浑身发抖——
十几个婴儿被随意堆在草席上,像待售的货物般排列整齐。
有的已经饿得哭不出声,只能张着小嘴微弱地喘息。
有的身上生满脓疮,却无人清理。墙角堆着成排的小棺材,上面贴着"夭折"的标签。
"赵大善人?"徐涟冷笑一声,剑尖挑起地上一本账册,"每月''夭折''三十余婴,却从不见出殡队伍,真是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