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共享册封灵童盛举
禹帝的两道诏书如春风般传遍天下,第一道:册封五位灵童,赐居朝阳殿,择名师教导。
第二道:哀悼"意外"溺亡的灵童,厚赏其家。
令人心寒的是,那些长期饱受暴政之苦的百姓,此刻竟开始歌颂起"仁君圣明"。
茶楼酒肆中,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述着陛下如何"爱民如子";街头巷尾,愚夫愚妇们交口称赞皇恩浩荡。
更可悲的是那些丧子父母,入选灵童之家,幻想着孩子成为"护国灵王",光耀门楣。
亡故灵童亲属,捧着沉甸甸的赏银,摸着崭新的官服 。
目不识丁的老农突然成了"六品荣身";终日劳作的妇人竟被封为"恭人"。
他们粗糙的手指抚过金银,浑浊的眼中闪着贪婪的光,早将孩子的尸骨抛诸脑后。
反而因禹帝如此优待,沾沾自喜。面对如此愚昧的父母,不知道孩童们泉下有知,是该哭还是笑。
唯有傅府,在史太君的带领下保持着清醒。
景恒蜷缩在朝阳殿的角落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藏在衣襟里的血书。
自那夜目睹年心惨死后,他的眼前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出。
匕首刺入胸膛的寒光;鲜血喷溅在丹炉上的"滋滋"声.
当内官宣读圣旨时,其余四个孩子欢天喜地地换上锦袍。
景恒却死死攥着玉佩——那是年心临终前塞给他的信物。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尔等即日起为禹朝灵童,享亲王俸禄..."
景恒想起离家那日,父亲提着杀猪刀在院中站了一夜。那
个平日豪爽的汉子红着眼睛说:
"记住!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不要因出身缺了风骨!”
如今这句话成了他唯一的支柱。
景恒出身市井屠户之家,本不该与这吃人的宫廷扯上干系。
那日县令带着衙役闯进肉铺时,他父亲正磨着杀猪刀,油亮的手臂上青筋暴起。
"灵童选拔是皇恩!"县令的师爷尖着嗓子道。
父亲把景恒护在身后,铜铃般的眼睛瞪着来人:"俺家小子不去!"
但终究是抵不过皇命难违。
景恒苦等多时的机会终于来临。
灵童选拔与册封之事已传遍天下,禹帝为彰显国运昌隆,特设盛宴款待群臣,并邀各国使节共襄盛举。
三品以上朝臣及贵族皆可携眷赴宴;傅府史太君自然在受邀之列;各国使团同获邀约。
明国国主:接获请柬时嘴角噙着冷笑,暗忖:"且容他再得意几日。"
大鼋国主:喜不自胜,心心念念盼着能在宴会上见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