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月梳
闽南的海边上有个叫“望潮”的渔村,村头长着三棵合抱粗的木麻黄树,树底下摆着块青石板,石板上总坐着个白发阿婆。/w?o!s!h!u·c*h_e?n~g,.·c!o*m¨阿婆膝头常搁着把旧木梳,梳背雕着弯月纹,齿缝里凝着细盐似的白霜——说是霜,原是她每回梳头后落下的银丝。
这把梳子有些年头了。据村里最老的船老大说,他爷爷的爷爷还在时,有回大台风把船刮到黑礁屿,浪头里冲出块黑黢黢的石头。船老大捡回来磨了磨,竟透出月亮似的清光,后来请了城里玉匠雕成木梳,说是“月神遗落的碎片”。打那以后,每逢月圆夜,用这梳子梳过长发的女子,发丝便会化作银亮亮的月光,浮在海面上,给迷了路的船指引方向。
只是有个说法:每用一次梳子,持梳人的记性便要随月光散掉一缕。轻的是忘了昨日吃的鱼粥,重的……怕是要把亲人的模样都忘干净。
阿婆十六岁那年跟着爹在船上补网,夜里遭了海难。她抱着块船板漂了三天三夜,再睁眼时躺在沙滩上,怀里还揣着把裂了道细缝的木梳——后来她才知道,这梳子是邻村的秀娘用自己的头发换的。秀娘的男人也是那年海难走的,她说:“头发能梳,记性能梳,可命梳不回来。?\小;e#说}宅¢?= ]-=最.新a,章(节§更¤新^=?快2你拿去吧,也算给活人留个盼头。”
打那以后,阿婆每月十五都把梳子擦得锃亮。头回用是在她十九岁那年,对门的阿福哥出海遇了风暴。阿婆跪在晒谷场,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她捧起梳子轻轻一梳——满头乌发“唰”地散作银雾,像撒了把星星在海面上。阿福哥的船顺着银雾摸回来时,阿婆摸着自己脑门,只觉空落落的,连阿福哥小时候偷摘她家桃子的模样都模糊了。
第二回是三十年前,阿婆的儿子阿潮要去吕宋国换药材。阿潮媳妇刚生完娃,哭着拽住她的裤脚:“娘,您就给阿潮指回条路吧。”阿婆摸着梳子上的裂痕,那道缝比从前深了些。她坐在海边石墩上,月光漫过脚面,梳子一扬,银丝裹着海风窜向海平线。等阿潮的船出现在视野里时,阿婆发现自己记不得娃的小名了,只记得他落地时皱巴巴的脸,像块没揉匀的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