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影流光 作品

第376章 续弦谱(第2页)

那老乞丐穿着破烂的衣衫,却神态自若,眼神清澈,仿佛能看透人心。阿弦看着他那副模样,本不想多事,但或许是旅途劳顿,或许是心有所感,他竟鬼使神差地,将自己寻访《续弦谱》的缘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乞丐。

老乞丐听完,非但没有像别人那样摇头,反而轻轻笑了:“年轻人,你与这琴,皆有缘。也罢,我知你心诚,便指点你一程。”

阿弦大喜过望,几乎要跪下来:“老丈可知《续弦谱》何处可寻?”

老乞丐摆摆手:“《续弦谱》不在书中,而在你心中,在天地万物间。.5/2¢0-s,s¢w..¢c`o/m·我且问你,你可知晓那四种续弦之物,该如何寻,如何用?”

阿弦心中一凛,他只知名字,却从未细想过。

老乞丐缓缓道:“晨露,需在寅时三刻,露水最浓之时,用荷叶接取,取七滴,滴在净白的丝帕上,不可沾染半点尘埃。蛛丝,非寻常蛛丝,乃需在月圆之夜,寻那织锦蛛,在其结网的最高处,小心翼翼地取下三缕,不可惊动蛛网。月光,最是难求,需在十五月圆之夜,子时正点,对着满月,以最纯净的泉水,盛于玉碗中,置于无遮挡的月光下,映照一整个时辰,碗中水便染上月华。离人泪,这最难,需寻一对情深缘浅、即将永别之离人,在其诀别之际,用金针轻刺其眼角,取那滴饱含离愁别绪之泪。”

阿弦听得心惊肉跳,这四种东西,每一种都如此难寻,尤其是“离人泪”,简直是在挑战人性的底线。

老乞丐看出了他的犹豫,又道:“年轻人,这续弦之法,非同小可。你既想与琴共鸣,与天地沟通,便需有这份心。万物有灵,情亦为灵。若无真情实感之物,如何能续上古神物之弦?”

阿弦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老丈,我明白了。多谢指点!”

老乞丐又给了他一个时辰,一个方位,一个诀窍,便转身离开了,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仿佛从未出现过。

阿弦不敢怠慢,按照老乞丐的指点,开始了艰难的寻物之旅。

他起早摸黑,在寅时三刻,于山间清泉旁,用洗净的荷叶,小心翼翼地接取了七滴晶莹剔透的晨露,轻轻滴在备好的丝帕上。

他耐着性子,守候月圆之夜,在一处幽深的山谷里,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织锦蛛。那蛛网如梦似幻,在月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他屏住呼吸,用细竹竿,极其轻柔地取下了三缕银亮的蛛丝,丝线入手,竟有温润之感。

他寻到了一口清冽的山泉,找到了一块上好的玉碗,又在下一个月圆之夜,子时正点,将玉碗置于泉边,对准天上的皓月。他静静地守候着,看着月光如水银般倾泻在玉碗中,泉水渐渐变得温润,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

最难寻的,是离人泪。阿弦走了许多地方,见过无数离别,但大多是强颜欢笑,或是含泪忍痛,却难寻那即将永别、情到深处、泪中蕴含无尽悲怆与不舍的一刻。他不敢强求,只能默默观察,等待着那个瞬间的出现。

这一等,又是数月。在一个深秋的渡口,他终于看到了那样一对离人。男的是个书生,女的是个村姑,两人执手相看,目光交织,满是浓得化不开的爱意与哀愁。书生即将远赴京城赶考,这一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甚至可能……再也无法回来。

“娘子,你多保重,我定会回来接你。”书生声音哽咽。

“夫君,你也要保重,路上小心。”村姑眼中泪水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周围的人都在催促,船家也喊着要开船。村姑看着即将离去的书生,突然放声大哭:“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