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刘丧没来(第2页)

这个问题他还真知道,昨天晚上考虑到以后可能还有冒充刘丧的必要,他特地突击了一眼音乐相关的专业知识。¨小!说/宅* ?更!新\最?快*

在纸上写下简短的答案:“等音变换(enharmonic equivalence)可能性多,解决倾向(resolving tendency)不唯一。”推回去。

指尖再次相触,温热的触感残留。

[系统:目标好感度+1,当前80]

台上教授正讲“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在其未完成的歌剧《浮士德博士》草稿中,对‘微分音(microtones)’在大型管弦乐织体中的象征性运用及其与剧本中‘不可知论’主题的哲学关联”。

安宁微微侧身,凑近汪灿的耳边,用气声低语:“这个地方你听懂了吗?‘1/4音(Quarter-tones)’在钢琴上怎么弹啊?”

安宁温热的气息拂过他的耳廓和颈侧,带来一阵细微的麻痒。

汪灿下意识地偏开头,喉结滚动了一下,这个问题他没预习到。

“这个我也没怎么听懂,再听听看吧。”

安宁点点头。

太枯燥了,安宁单手托腮,目光看似落在讲台上,但眼角余光却长久地停留在汪灿的侧脸上。

汪灿: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他试图用汪家训练出的冰冷意志压住内心的振动,但那七十几点“水分好感”似乎真的在阳光的催化下,开始变得粘稠。

教授本想讲解肖邦《夜曲》中精致的“踏板(pedal)”运用,结果一时嘴瓢说成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刹车(Brake)’技巧,要踩得恰到好处,不能有‘嘎吱’声…”

安宁嘴角忍不住弯起。飞快地在本子上画了个小小的钢琴延音踏板图案,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汽车刹车片,再次推给汪灿。

汪灿低头看着那个幼稚却生动的涂鸦,再看看身边女孩强忍笑意,眼睛亮晶晶的模样,陌生的情绪冲破了警惕的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