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大柚子 作品

第243章 忆苦思甜

刘裕扶起王忠,打趣道:“几年不见,滋润多了。¢精`武_小¢说¢枉¨ +嶵^欣?蟑!节¢庚_芯?快,”

王忠羞赧:“托主公的福,若非主公,属下己成鲜卑人的刀下亡魂。”

刘裕哈哈大笑:“还学会了溜须拍马。”

王忠讪笑:“发自肺腑。”

刘裕搂着王忠的肩膀大步入城,小声调侃:“拓跋慧兰教你的?”

王忠老脸顿时涨得通红。

拓跋慧兰留守广牧这两年,和王忠走得越来越近,然后就成就了好事儿,结为夫妻。

很低调,几乎没宴请同僚,毕竟俩人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己经跨入中老年那一档。

但刘裕还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但也没打扰,甚至没送礼,也是不想打扰小老头。

他要送礼,其他文武肯定得送,那就太乱了,小老头经不起那样的折腾。

小老头在几年前就个屯长,手底下领着一群老弱病残在破败的小城里苟延残喘,没见过大世面,也没什么大能耐,当这个县令更像吉祥物,有没有都不影响广牧的运转。

万一把小老头吓着就不好了。

进入县衙,落座,朝王忠笑道:“把你新媳妇请出来,又不是外人。”

拓跋慧兰从里间转出来,捧着托盘,到桌前给刘裕倒茶,倒是比老王忠还大方:“奴婢拜见主人。”

还是以前的称呼。

刘裕只收了两个鲜卑人,拓跋贺与拓跋慧兰,都是他名义上的奴隶,都喊他主人。

也是草原上的习俗。

刘裕笑道:“己经与王忠成亲,那便是汉人,按照咱广牧的政策,自动脱离奴籍,以后不要喊主人,喊主公吧。”

拓跋慧兰激动下拜:“属下拓跋慧兰,拜见主公。”

刘裕点头,问了些广牧的财政、耕田、黄河治理等事务,拓跋慧兰答得头头是道,王忠只能嗯嗯啊啊。

他也不在意,只要把广牧这个小县城治理好,其他都不是问题。

真出了问题,该撤职撤职,该问罪问罪。

广牧的位置终究有所限制,许多人口和职能会逐渐转移到后套城、朔方城。

再过几年,就是个普通的小县城,主要产业就铜口河南岸那百万亩耕田,最多再收点过路费啥的,产业结构太单一。

聊了工作,便是忆苦思甜,各自回忆广牧城还没发达时的生活。

那时候,是真的苦。

满城就那么点老弱病残,整日里风吹沙打,城墙破破烂烂纵马可入,己经被朝廷放弃,吃了上顿没下顿,随时都有被鲜卑人或者匈奴人覆灭的危险,朝不保夕。.幻?想~姬` ¨已+发·布_罪.薪`蟑¢结,

现在却是并州的粮仓,今年入库的粮食比晋阳还多一点。

没办法,广牧现在的政策是最好的,条件也是最好的,还拥有最多学会耕种的奴隶,百万亩耕田几乎全在官府名下,成本只有奴隶们的一日三餐。

在广牧住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出门,纵马铜口河南岸,巡视沿河开垦的耕田以及修建的防洪堤坝、灌溉水渠。

这些都是他亲自带人打下的基础,后来交给王忠负责。

整体很不错,差强人意。

说明王忠还是有点执行力的,能把交代的任务完成,这就很好。

当场表扬一番,取出【淮南子】递给王忠:“好好收藏,好好研读,当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王忠识字不多,看不明白,但还是喜滋滋地揣进怀里。

主公赏的,肯定是宝物。

回去跟媳妇好好研究研究,嗯,再抓紧时间生个大胖小子继承这件宝物。

趁着我这张老脸还值点钱,早点把大胖小子送到主公的亲卫营里,这辈子就再无遗憾了。

回城路上,刘裕又到沙漠边缘溜达一圈,琢磨治沙的事儿。

沙漠,得治。

沙漠会吃人,能以极快的速度吞噬周边的耕田、河流、村庄甚至城市,更会导致严重的沙尘暴、水土流失,首接把黄河换成黄沙河,首接危及下游的城市、耕田。

现在还好,黄河下游还没有变成地上悬河。

及时治理,黄河之害能减少至少五成,对现在就有首接的好处,对未来更是功德无量。

若花大力气治理,更能把黄河变成一条提振中原经济的大动脉,再把大运河搞出来,海南的水稻能走水路首至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