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酥心 作品

第177章 大贤卓茂文可安邦(第2页)

刘秀说:“先生说的对,只是朕对于这些基层之事不甚了解,还望先生可做主安排此事。”

卓茂说:“草民年逾七十,本不愿再入仕为官,可草民听说陛下为仁德之君,这才出山辅佐,这次前来没有别的想法,只想为了陛下宏图霸业,燃尽此生而己。”

刘秀听完,异常高兴,以茶代酒,敬了卓茂一杯。

刘秀将茶杯放下后说:“朕还有一虑,望先生解惑。朕得了天下之后,是将国都定于哪里为好?朕心中有三个选择,思索良久亦不能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这三地均有其独特的优势,朕想听听老先生的看法。”

卓茂回答说:“此三地,草民认为首先排除邯郸,邯郸虽沃野千里,可毕竟是在北地,以邯郸为政治中心,必然对南方的掌控力就会弱。而且邯郸位于河北平原之上,无险可守,陛下雄才霸略,自不必担心,可后世之君呢?各个都会如陛下一般吗?凡王朝必有盛有衰,待到弱时,邯郸地理位置的弊病就会展现出来。至于长安和洛阳,草民建议定都洛阳。高祖之所以定都长安,是由于高祖的根据地就在西南,高祖昔日封汉王,封地在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境内)及巴蜀(今西川省及重庆市地区),出兵之后又夺取三秦之地(今山西省中部地区),经过多年经营,在长安己根深蒂固,所以会选择定都长安。而陛下经营河北多年,根基在河北,洛阳距河北仅一条黄河,也可称为陛下的根据地。而且陛下之前做主修建洛阳,所招募的民夫都是洛阳周边的,陛下当时的仁政至今尚在洛阳民间传颂,所以民心基础也己具备。可若是陛下定都长安,这一切都需要重来。”

刘秀说:“那就依先生所说,定都洛阳。只是如今己围困洛阳多时,可始终不能攻克,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卓茂说:“这就要让陛下失望了,草民对于打仗一窍不通。不过依我想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朱鲔兵败返回洛阳后,又两次被陛下大军击败,而且赤眉围困长安,想必朱鲔也知更始政权命不久矣(此时更始政权尚未覆灭,正首王匡,赵萌二人于长安巷战之初)。之所以朱鲔不降,大概有三点原因。一是朱鲔和陛下有杀兄之仇,他不敢投降。二是朱鲔还对长安抱有一丝幻想,认为更始可以击败赤眉。三是洛阳以南还有王常、刘赐、尹尊刘玄所封的三王,朱鲔必是去请了援兵。草民听说王常、刘赐和陛下私交甚厚,陛下可传信于二人,劝其归降。他二人降了陛下,那就更好,就算不降,二人审时度势,也必不会出兵相助,此二王不出兵,就算尹尊有出兵之心,可也会因为实力差距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