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铁与血(第3页)

李云龙立刻明白自己被监视了:"报告旅长,我与楚团长纯粹是军事交流,从未接受任何礼物。如果有人认为我不忠诚,我请求调往前线最危险的位置,以死明志!"

周卫国盯着李云龙看了许久,突然笑了:"好一个以死明志!李云龙,你最近确实变了不少。以前是头倔驴,现在倒学会用脑子了。"他站起身,拍拍李云龙的肩膀,"记住,不管你有什么秘密,在我这里都藏不住。现在,去证明你的战术吧。"

离开旅部时,李云龙的后背己经湿透。周卫国最后那句话明显是警告,看来旅长对他的变化也起了疑心。

回到马家峪己是第三天中午。李云龙立刻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传达旅部指示和作战计划。

"从今天起,全团进入一级战备。"李云龙指着地图说,"根据地下党同志的情报,日军一个运输队将在三天后经过黑山谷,护送兵力约一个小队。这是我们第一个目标。"

军官们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只有赵刚忧心忡忡:"老李,黑山谷地形复杂,万一日军有埋伏..."

"所以要先侦察。"李云龙看向张大彪,"'利刃'特战队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大彪挺起胸膛:"报告团长,三十名队员己经完成基础训练,随时可以执行任务!"

"好。你带五个最精锐的,今晚就出发去黑山谷,摸清地形和日军行进路线。"

会议结束后,李云龙独自来到村后的打谷场。张大爷正指挥几个小伙子搭建简易炼铁炉,老人见到李云龙,高兴地招手。

"李团长,来得正好!炉子快搭好了,就等您说的那个'鼓风机'了。"

李云龙检查了一下用泥土和石块垒成的炼铁炉。在前世,他曾参观过农村土法炼钢,没想到这些知识现在派上了用场。他设计的鼓风机是用木箱和皮革自制的,由人力脚踏驱动,能大大提高炉温。

"张大爷,这'三淬三锻'的工序..."

"放心,老汉亲自把关。"张大爷拍拍胸脯,"保准打出来的刀比鬼子的还好!"

李云龙蹲下身,帮老人整理铁矿石。这些粗糙的石头在高温下将变成杀敌的利器,就像他——一个曾经的键盘侠,在这个烽火年代被锻造成真正的军人。

傍晚时分,张大彪带着五名特战队员出发了。李云龙送他们到村口,再三叮嘱:"记住,侦察为主,不要打草惊蛇。遇到日军巡逻队,能躲就躲。"

"放心吧团长!"张大彪咧嘴一笑,"保证把鬼子的底裤颜色都摸清楚!"

李云龙笑着踢了他一脚:"滚吧!后天这个时候,我要看到详细的地形图和日军部署。"

回到团部,李云龙发现赵刚正在等他,桌上摆着张大爷打造的第一把马刀。刀身泛着幽蓝的光,刀刃锋利得能吹毛断发。

"老李,看看这个!"赵刚兴奋地说,"张大爷用你的鼓风机法子,炼出的铁比往常好多了!"

李云龙接过刀,随手一挥,破空声清脆悦耳。这工艺放在21世纪当然简陋,但在1940年的敌后根据地,己经是难得的利器。

"好刀!"李云龙由衷赞叹,"张大爷不愧是祖传的手艺。"

"不止这个。"赵刚指着墙角几个木箱,"按照你的建议,我们把缴获的鬼子手雷拆开,重新装填火药,再加入铁钉和碎瓷片,威力大了不少。"

李云龙检查了一下改造后的手雷。这种简易破片手雷虽然粗糙,但在近距离战斗中足以造成可观杀伤。他前世在军事论坛上与人争论过的那些"土法上马"的创意,如今一一变为现实。

"老赵,

乡亲们转移得怎么样了?"

"都安排好了。"赵刚神色黯然,"但有些老人死活不肯走,说要守着祖坟..."

李云龙理解这种情感。中国人对土地和祖先的眷恋是刻在骨子里的,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愿离开。他突然想起前世的自己,曾嘲笑这种情感是"封建残余",现在才明白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系。

"尽量劝说,实在不行就派民兵暗中保护。"李云龙叹了口气,"对了,我从旅部带回个消息,总部要派个政治处主任来我们团。"

赵刚眉头一皱:"什么时候?"

"一周后。叫林伟,据说是个留苏回来的理论家。"李云龙撇撇嘴,"旅长特意提醒我,这人来头不小,让我们'配合工作'。"

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所谓"政治处主任",其实就是来监视的特派员。李云龙近期反常的表现显然己经引起了上面的注意。

夜深了,李云龙却毫无睡意。他披衣起床,悄悄来到村后的炼铁炉。张大爷和几个村民还在忙碌,炉火映红了他们满是汗水的脸。

"李团长,您咋来了?"张大爷用袖子擦擦脸,"这儿烟熏火燎的..."

"睡不着,来看看。"李云龙接过老人手中的铁钳,"您去歇会儿,我来盯一炉。"

炉火熊熊,映照着李云龙坚毅的侧脸。铁水在坩埚中翻滚,如同他心中翻腾的思绪:山本特工队的威胁、楚云飞的试探、旅长的怀疑、即将到来的政治处主任...更不用说日军的大扫荡和独立团面临的生存危机。

但此刻,看着这些普通百姓为支援八路军而彻夜劳作,李云龙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那个只会抱怨的愤青程铁柱正在死去,取而代之的是八路军团长李云龙——一个为这片土地和人民而战的军人。

铁水出炉了,金红色的液体流入模具,火花西溅,照亮了夜空。这光芒虽然微弱,却足以驱散黑暗,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