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宝塔镇河妖》(第2页)
回到县文化馆的临时办公室,沈墨换了干衣服,捧着一杯热茶,仍觉得浑身发冷。不是因为这阴冷的雨天,而是塔内那一幕太过超现实。
许青霜坐在对面,将那枚青铜牌放在桌上,用一块红布盖着。她看起来比沈墨镇定得多,但眼神中的不安出卖了她。
"现在能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了吗?"沈墨放下茶杯,声音恢复了平静,"塔底渗水我可以理解,但那个影子...还有那些声音..."
许青霜深吸一口气,"临江县志记载,明朝万历二十三年,临江突发大水,淹没了沿岸十八个村庄。幸存者说看到江中有巨物翻腾,形似蛟龙。此后每年雨季,江水必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她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古籍,翻到某一页指给沈墨看。那是一幅粗糙的版画,描绘一条似龙非龙的怪物在江中兴风作浪,岸边一座宝塔正在建设中。
"后来一位云游高僧路过此地,说江中有妖物修炼成精,需建塔镇压。.1-8?6,t¢x,t′.\c?o¨www.
他亲自设计这座镇河塔,塔成之日,高僧作法七日七夜,终于将妖物封入塔底。"
沈墨皱眉看着那幅版画,"就算真有水患,也可能是地震或地质变化导致的。古人常把自然灾害归咎于神怪..."
"那你今天看到的是什么?"许青霜直视他的眼睛,"塔底渗水可以解释,但那个影子呢?那些声音呢?"
沈墨无言以对。他确实看到了无法用常理解释的现象。
"县志还记载,"许青霜继续说道,声音低沉,"高僧镇压妖物后预言,四百年后封印会减弱,届时妖物将破封而出,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有高僧转世之人重新加固封印。"许青霜意味深长地看着沈墨,"而今天,正好是建塔第四百个年头。"
沈墨觉得后背一阵发凉,"你是说...这一切都是巧合?"
许青霜摇摇头,从抽屉里取出另一本破旧的册子,"这是我祖父留下的笔记。他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志编纂者,曾经深入研究过镇河塔的传说。"她翻到一页,上面是一幅精细的素描,画的正是一枚青铜牌,与今天他们找到的一模一样。
"七星锁妖阵由七件法器组成,分布在塔的不同位置。这块青铜牌是'天枢'位的主法器,上面刻的是镇妖咒文。"许青霜指着青铜牌上的符文,"一旦七件法器全部被取出或损坏,封印就会彻底失效。"
沈墨拿起青铜牌仔细端详。牌上的符文古怪难辨,中央那张怪脸栩栩如生,眼睛部位镶嵌着两粒暗绿色的宝石,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当他用手指摩挲那些符文时,竟感到一阵刺痛,像是被静电击中。
"还有六件法器在哪里?"沈墨问道。
"塔内各处。"许青霜说,"我祖父的笔记记载,另外六件分别是一面铜镜、一把木剑、一串佛珠、一个铜铃、一块玉璧和一根金针。它们被藏在塔的各个角落,共同维持着阵法。"
沈墨突然想起塔内那些空荡荡的佛龛,"那些失踪的佛像...会不会就是..."
"很可能。"许青霜点头,"我查过资料,塔内原本供奉的不是普通佛像,而是专门用来镇邪的明王像。民国时期战乱,许多文物被盗,那些佛像可能就在那时被人偷走了。"
沈墨站起身,走到窗前。雨还在下,远处的镇河塔在雨幕中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他想起塔底那个游动的影子,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们需要检查塔内其他法器是否还在。"沈墨转身说道,"如果真如你所说,封印正在减弱,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许青霜看起来有些犹豫,"太危险了。今天只是取出一件法器,就差点..."
"差点什么?"沈墨追问,"许老师,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些传说,就应该明白,坐视不管才是最危险的。万一封印完全失效,那东西真的跑出来怎么办?"
许青霜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明天雨停了再去。今天...今天它太活跃了。"
当晚,沈墨住在文化馆附近的招待所。窗外雨声淅沥,他辗转难眠,一闭眼就看到塔底那个游动的黑影。半夜时分,他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像是有人在轻轻敲打他的窗户。
沈墨拉开窗帘,外面除了雨什么也没有。正当他准备回去睡觉时
,眼角余光瞥见窗玻璃上有什么东西。凑近一看,他浑身的血液几乎凝固——玻璃上布满细密的水珠,而这些水珠组成了一个清晰的图案:那张青铜牌上的怪脸,正咧嘴对他笑着。
,!
沈墨猛地后退几步,撞翻了床头柜上的台灯。灯光熄灭的瞬间,他听到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找到你了..."
第二天清晨,雨势稍减。沈墨顶着黑眼圈来到文化馆,发现许青霜已经在等他,脸色同样难看。
"昨晚你做噩梦了吗?"沈墨直接问道。
许青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你...你也听到了?"
"听到什么?"
"那个声音..."许青霜压低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在耳边低语...一直在重复两个字:'还我...'"
沈墨感到一阵寒意沿着脊背攀升。他昨晚确实听到了声音,但内容不同。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他们两个会同时经历这种超自然现象?
"我们必须尽快检查塔内其他法器。"沈墨坚定地说,"今天就去。"
许青霜犹豫了一下,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布袋递给他,"拿着这个。里面是朱砂和艾草,能辟邪。"
沈墨本想拒绝,但想起昨晚的经历,还是接过来放进了口袋。布袋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草药香,莫名让他安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