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老村 作品

第155章 转世灵童

陇西有个叫李家沟的村子,背靠苍山,前临渭水,本该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为何,近十年来人丁凋零,灾祸不断。村中老人都说,是村后那口古井里镇着的不祥之物快要压不住了。

这年腊月二十三,漫天飞雪,村东头李老四家的媳妇临盆。接生婆进去不到一炷香功夫就白着脸跑出来,哆嗦着说生了个“怪物”。李老四冲进屋一看,刚出生的儿子不哭不闹,睁着一双清亮的眼睛直直望着房梁,右手紧紧攥着,怎么掰也掰不开。

更奇的是,婴儿胸口赫然有一块铜钱大小的胎记,色如朱砂,形若莲花。

“妖孽!这是妖孽啊!”李老四的娘扑通一声跪在雪地里,朝苍山方向连连磕头,“山神爷恕罪,我家绝不是有意冒犯...”

村里闻讯而来的老族长拄着拐杖端详良久,忽然道:“不是妖孽,怕是灵童转世。你看他那眼神,哪像个初生婴儿?”

于是,这孩子便得名“莲生”,既因胸前莲印,也因腊月莲花本不该开,寓意不凡。

莲生果然与众不同。三日内便能抬头,七日就能咿呀发声,未满月竟已能摇摇晃晃地坐起来。最奇的是他那始终紧握的右拳,直到百日那天才自行松开,掌心里竟是一枚光滑如玉的黑色石子,上面天然形成云纹,中间一点赤红。

村里唯一的秀才王先生见后大惊:“此乃‘赤心天眼’,古籍载,唯有得道高僧转世,方握此石而生!”

消息很快传遍四里八乡。有人慕名而来,想一睹灵童风采;也有人暗自嘀咕,怕是妖异降世,祸患临头。

莲生周岁那天,李家破天荒摆了酒席。抓周时,琳琅满目的物件铺了满床,小莲生看也不看,径直爬向墙角,从一堆杂物中翻出一柄生锈的铜镜。那镜子原是李老四前些日子从古井旁捡回来的,觉得样式古雅,本想磨亮了给媳妇用。

莲生抓起铜镜的瞬间,镜面突然闪过一道金光。满堂宾客哗然,唯有莲生自己望着镜中,咿呀叫着“光,光”,仿佛见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

自那日后,莲生时常对着铜镜发呆。更奇的是,他两岁时,村中张猎户的幼子失足落井,大人们慌作一团时,莲生竟抱着铜镜跑到井边,对着井口照了又照,口中念念有词。说也奇怪,原本湍急的井水忽然平静下来,孩子竟自己浮了上来,除受了些惊吓,毫发无伤。

此事后,村里人看莲生的眼神更加复杂。有孩子落水的人家感激不尽,称其为“小活佛”;另一些人却私下传言,说那口古井本就邪门,莲生能镇住井中的东西,怕不是同类相克?

待到莲生五岁,已是眉目如画,聪慧异常。他不爱与其他孩童嬉闹,常独坐井边,或是对镜自语。他问父母:“我是谁?”李老四夫妇只当童言无忌,笑答:“你是我们的儿啊。”莲生却摇头:“不,我是来找人的,找一个很重要的人。”

这年盛夏,久旱无雨,渭水断流,苍山枯黄。各村纷纷设坛求雨,却毫无效果。有游方道士路过,望气后言:“此地冤气凝结,阻塞天地沟通,非寻常雨祭可解。”

七月初七夜,莲生忽然惊醒,抱镜而起,直往古井跑去。李老四夫妇惊醒后慌忙追去,只见儿子站在井边,将铜镜对准井口。镜中射出一道白光,直入井底。霎时井水沸腾,隆隆作响,一道黑气冲天而起,空中顿时电闪雷鸣。

“罪过罪过,老衲来迟了!”一声佛号传来,不知何时,井边多了一位白眉老僧。他手持禅杖,疾步上前,将一枚佛珠投入井中。井中顿时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黑气渐散。

老僧转身看向莲生,目光复杂:“小施主,你可知刚才放出的是什么?”

莲生抬头,眼神清澈如泉:“知道,是我的朋友。”

老僧长叹一声:“孽缘,孽缘啊!你前世镇它于此,今生又要放它吗?”

此言一出,赶来的村民皆惊。老僧乃五台山慧明长老,云游至此,感应到妖气异动。他告知众人,此井镇着一只百年狐妖,前世为莲生所收服。而莲生胸前莲印,正是高僧转世的标志。

“灵童转世,本是祥瑞,然执念未消,反成隐患。”慧明长老摇头,“他与这狐妖前世有段未了公案,故今生特来寻它。”

李老四夫妇慌忙跪求破解之法。慧明长老扶起他们,看向一直安静不语的莲生:“解铃还须系铃人。小施主,你可愿随老衲修行一段时日,明了前因后果?”

出乎意料,五岁的莲生平静点头:“好,我跟你去。但我要带着镜子。”

自此,莲生随慧明长老上了五台山。寺中岁月长,晨钟暮鼓,青灯古佛。慧明长老并不急于教他佛法,而是让他日日擦拭佛堂、扫地劈柴。莲生虽小,却做事认真,从无怨言。

奇怪的是,他对佛经无师自通,有时甚至能指出师兄们念错的经文。但他最常做的,还是对着那面铜镜发呆。镜面因常年擦拭,越发光亮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