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 作品
第三七五章 量入为出(第3页)
李茂的雇佣之法比朝廷募兵高出不止一个水平,每一个被雇佣的人,代表着最少五六口人一个家庭不会流离失所。
当然需要填补的银钱也是天文数字,信安军能撑多少天谁也不敢保证。
“战马已经可以啃青了,割马草用不了多少人,剩下能大量用人的只有石灰水泥作坊,烧砖窑的作坊,只是这样一来入不敷出,能撑过一个月都是奇迹。”孙定忧心忡忡道。
李茂也是急眼了,“那就开矿,冶铁,打造兵器,百炼钢之类的弄不出来,简单的朴刀枪头应该不成问题吧?”
孙定之前的想法不错,打通南北商路和对辽人的贸易,信安军赚个盆满钵满不成问题。
但随着局
势的紧张,商路有断绝的危险,而且信安军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他愁的最近都睡不着觉了。
听李茂说打造刀枪兵器,孙定眼前一亮,这也是个来钱的路子。
不过私铸军械对李茂来说风险极大,被御史言官参上一本就够李茂喝一壶的。
“淮西地方豪强和大族,面对淮西贼匪的威胁,肯定需要购入军械以自保,北地的情况应该差不多,所以买家不愁,但刀枪器械之类的质量不能太好,否则就是资敌了。”
李茂想迅速平衡“财政赤字”,除了茶叶等外贸利润,做“军火贸易”是最快的来钱门路。
无论是北地的地方豪强还是淮西如段家堡那样的宗族势力,绝不会嫌刀枪太多,段家堡就是前车之鉴啊!
“信安军有硝石矿,尽快形成规模开采,人工成本不用算在内,冶铁用的矿石也有多少收多少,但只能出售刀枪,铁甲皮甲和弓弩箭矢一律不得外运信安军……”
这种掉脑袋的买卖,再让武大郎和乔山负责不太合适,李茂斟酌一番,交给了陈达和段五。
反正段五来信安军求一个营生,有还比“军火贸易”更赚钱的营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