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 作品

第八零九章 倒霉连连的赵桓(第3页)

洞庭湖水贼钟相,杨幺造反,几天时间便攻陷了十几个州府,俨然是方腊第二。

而且地方官送来的公文中,猜测此次水贼作乱和摩尼教有关系,屋漏偏逢连夜雨,破鼓万人捶,点儿背,说的这就是赵桓面临的这个情况。

方腊起义造成的声势何其巨大,朝廷以童贯挂帅,调了京城禁军,十节度,西军,信安军禁军近二十万大军才镇压下去。

如今又来了一个和方腊差不多的钟相杨幺,大宋朝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赵佶能调拨二十万大军,上百万贯军饷,赵桓现在拿不出来啊!

看急报上的描述,洞庭湖贼人有愈发壮大的趋势,江南两浙刚刚恢复些元气,经此一事怕是又要伤筋动骨。

遇到这种事,李邦彦和耿南仲也是没辙,他们的治政水平在这摆着,玩权谋,给自己争权夺利脑瓜子转的飞快,真想做些实事,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

耿南仲思前想后,建言道:“陛下,还是召集文武百官问计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耿南仲岂能不清楚,难题摆在面前他没有能力解决,但必须给官家分忧,这也是他唯一能想到的策略。

金銮殿中,文武百官齐聚,就连丁忧被夺情的李纲也在,正在和欧阳珣商议听到的江南消息。

欧阳珣见官家赵桓还没来,低声对李纲说道:“伯纪,这是一个机会,政事堂虽然驱逐了蔡京,余深等人的党羽,但换上来的也不是什么忠臣良人,还是要给官家推荐几个合用的人才啊!否则势单力孤,我等的报复如何施展?”

李纲深以为然,他料理完了李夔的后事,也谨记着李夔的遗言,既然做了大宋的官,赵桓的臣子,自然要一切为君上分忧解难。

人以类聚,被赵桓拿来装点朝廷门面的李纲,欧阳珣身边,此时也聚拢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僚。

其中就有御史中丞陈过庭,原任的御史中丞秦桧已经跟着赵佶王黼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