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农门科举八(第2页)

想来有不少下场参考的落榜学生,就是栽在这种截搭题上,这种题目,简直像考官故意给考生设的陷阱,这种题,既要考生立马找到对应的原文,还要考生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句子编出道理来,这其中,难就难在得无中生有上。,我.的^书!城~ +更!新·最\全^

“这哪是考学问,分明是考猜谜!”徐景行忍不住在心里吐槽道,他想起了自己上个月在镇上书坊里看到的那位须发已然花白了的老秀才,对方都一大把年纪了,还不肯放弃,只是可怜了他的家人,一辈子要供养他读书,就为了成全他考举人的梦想。

………………

第二年开春,江南的柳条刚抽出嫩芽时,徐景行就跟着老师余世镜踏上了游学之路。

徐景行随老师余世镜乘坐乌篷船赶路,细雨如丝,却裹着一股水腥气,直冲他脑门,让他忍不住撑着伞来到船头透气。

看着两岸如烟的柳色,他紧皱的眉头舒缓不少,这还是他来到这方任务世界后第一次出远门,但他是幸运的,拜了一个博通经史的老师,可以随他一起南下游学,怕是昭明县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此刻都在羡慕他有此机会吧?

首站是沛云府的青崖书院,徐景行他们到时,书院的广场上已经搭好了高台,台下也坐满了人。

徐景行随老师余世镜,坐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听台上两个书生争论《春秋》里郑伯克段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一个说是孔夫子在批评郑庄公,另一个说是史官的如实记录。

徐景行正听得入神,余世镜突然轻声问他道:“若台上之人是你,你会怎么说?”

徐景行小声答道:“学生会觉得关键的点在克字上。”

坐在徐景行身前的人闻言,忍不住回头问道:“这位小兄弟可是另有高见?”

因为说话之人没有故意压低声音,顿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见所有人都盯着自己看且老师余世镜老神在在的坐在一旁不帮忙,徐景行只能硬着头皮走到台前开口表述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他以郑庄公是先讲道理再用兵,孔夫子用克字,是说他做事有分寸这句话来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