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农门科举廿四(第2页)

光想想,徐景行就觉得自己脑子到时累得慌,更不要说办实事的同时他还得学会包装,在表功的同时又把功劳全部推给皇帝,这样,他才不会有功高震主的嫌疑,然而最最最终极的考验,还是他该如何在无底线中守住自己的底线。·3*4_k,a*n′s¨h+u!.¢c\o~m_

学过这段历史的都知道,这位万寿帝君的官场,

道德感极其低下,贪腐、清流空谈的都有,徐景行想要苟到最后,就得想清楚自己到底该如何利用皇帝缺钱的借口,偷偷干出利国利民的事?

就比如他得在这位要炼丹费时,哭穷砍预算把省下来的钱偷偷补贴政策,同时还得让对方觉得他会省钱,忠心,这种在刀尖上偷摸做好事的骚操作,最考验人的心计,就算是已经活了好几世的徐景行,也不敢确信自己每次都能糊弄成功。

但若是他最后成功了,搞权谋、玩人心、办实事、搞钱术几乎都被磨练成了顶配,往后从中随便拎一个技能出来,放在其他朝代,他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说来说去,最关键的点还是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这位万寿帝君的特性。

………………

不同于徐景行的淡定,大晟朝堂对他外放任职知县一职是一片哗然,按惯例,翰林院清贵,外放至少是知州起步,而他只是知县,在大多数官员看来,他这个状元郎是坐了三年冷板凳后被贬谪。

面对文武百官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目光,徐景行哑然失笑,现在这些人觉得他外放担任知县不好,等再过一段时间,他们怕是恨不得自己能插翅飞出京城。

唯有同门师兄沈显之,知他外放之地是越州府青溪县,私底下悄悄塞给他一封书信,并开口道:“青溪县是越州府最贫瘠之地,圣上此举,是有意考察你办实事的能力,越州府刺史王大人与咱们老师有些关系,若真碰到不可处理的棘手之事,你可前往求助于他。”

出京前,徐景行展开吏部文书,细细查看即将要任职的青溪县近况,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整个青溪县加起来户不过万,年税收不足三千两,却要负担漕运要道,想来,他在那里应该能做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