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农门科举四六(第2页)

烈日炙烤下,这些被徐景行征调而来的民夫们,肩膀都被磨出了血痕,却无人懈怠,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他们这番辛苦劳作,是为了自己重组家园。

当然,徐景行这个钦差大人也不是那等不体恤人的存在,知道抢灾之人的辛苦跟劳累,每日都会带着郎中来到现场巡视不说,还会吩咐人在现场给他们熬煮能解暑的绿豆粥。_比_奇`中?文_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然而想要在汛期来临前解决东明县的问题,堵住决口只是开始,后续,徐景行以工代赈,招募东明县灾民参与疏浚河道,在这一步上,他制定了较为严苛的验收标准,河道必须深挖至三丈,两岸坡度不得陡于三十度,每当他发现有监工试图偷工减料时,轻则罚银,重则戴枷示众。

于此同时,他还命人在河滩广种芦苇来起到固沙作用,甚至在河堤顶部铺设青砖来防雨水冲刷滑坡,为了能使河堤起到最大限度的防水作用,逼得徐景行用石灰石、黏土、炼铁矿渣制造出了简易水泥。

人多力量大,当第一批水泥成功被造出来后,徐景行就立马对它进行了小范围的性能测试,主要是看砂浆固化后的硬度,遇水是否松散,如若不行,他必须尽快调整相关原料的配比,首至成品能满足他修筑堤坝的需求。

毕竟用糯米搅和石灰浆作为建筑材料也十分坚固,甚至能保百年,但糯米相比较黏土、炼铁矿渣,还是太奢侈了点,这一场水患下来,有太多的百姓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糯米这种能填肚子的粮资,能保留下来徐景行都尽量选择将它保留下来,最起码将它们分给受灾百姓,能活不少性命。

这一通忙碌,便是好几个月之久,当第一艘漕船顺利通过疏浚后的河道时,东明县百姓自发在堤岸摆满自家能贡献出来的所有供品,徐景行站在新筑的镇河铁牛旁,看着重新变得清澈的支流河水,心里狠狠松了一口气。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所作所为传回了京城,朝中官员弹劾他的奏章,怕是己经堆满了圣上的书案,毕竟修复东明县堤坝时,徐景行没少逼地方官员甚至乡绅商贾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