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农门科举四八(第2页)

………………

这一年深秋,黄河两岸的金菊开得正盛时,徐景行站在加固一新的铜瓦厢堤坝上,望着平稳东流的河水,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个任务世界,多亏有079辅助,他才能成功做出这诸多的实事来。′w·a_n\z~h?e*n.g-s¨h`u?.′n/e¨t.

几天后,徐景行受召返京,当他再度踏进皇宫之中,太极殿的飞檐在暮色中泛着金光,晃得他眼疼的同时,也给他带来较从前很是不一样的感觉。

庆帝亲自在通明殿见的徐景行,他案头上还整齐摆放着刚刊印出来的《河工新法》,其中一本上,更有他密密麻麻的朱笔批注。

“卿以一物改千年河患,此功当泽被后世。”庆帝抚着书册,目光却落在下首的徐景行身上,从前他觉得这人太过聪明不太好用,如今却庆幸这等聪明人他有受用,“朕闻詹事府缺右春坊大学士,专为教导皇嗣,卿可愿往?”

徐景行闻言一愣,这詹事府素来是储君培养中枢,历代名臣入此皆为宰辅之资,最近这些年,他在河道上与洪水、与贪官斗智斗勇,教导皇子,对他来说还真是全然陌生的领域。

“陛下,臣不过粗通匠术,恐难担此重任。”虽然徐景行心中对詹事府右春坊大学士的身份很是满意,假意推脱的话还是要说一说的。

“非也。”庆帝稍一抬手,便有内监取来一卷舆图,将其展开后,对着徐景行开口道:“朕之皇长子,每日诵读徐卿所著的《河工新法》,一段时间过后,竟能指出幽州府地段堤坝图纸的疏漏来,朕观此书,既有格物致知之理,亦含经世济民之道,正合储君所需。”

徐景行一首都知晓,詹事府不仅要传授皇子们典籍,更要培养他们的治国方略,那些他在治水时总结的顺势导水、以工代赈的策略,又何尝不是安邦治国之道?

回京的第三日,徐景行正式踏入詹事府任职,朱漆大门内,年轻的皇长子捧着《河工新法》恭敬行礼,眼中满是对他的崇敬:“先生,可否跟我讲讲水泥遇水则凝的道理,它与治国之术,又有何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