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破局永昌廿九(第2页)
就比如江南一位落魄秀才,曾帮粮商记账十年,算学造诣远超同僚,收到消息后,连夜收拾行李赶往府城报名,西北更是有位老木匠,祖孙三代都做的修桥铺路的营生,手绘的桥梁图纸可谓一绝,便被地方官举荐,让其祖孙三代都报名参考,其中最为特殊的还是江南东道的一位老农,因培育出可以抗一定旱情的稻种,被县令亲自护送至京参考。^0+0/小?说!网_ ¢已~发·布.最\新+章*节.
与之相反的则是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官场根基,对经义科有绝对掌控,考题大多由他们的门生出,阅卷官更是他们故交,录取者自然而然也都是他们自己人,如今徐景行新增三科,考官需从工部、户部、农司中选实干派,而这些实干派,注定不是世家出身,他们对此,想下手也不知该如何下手。
如仪王等藩王,入京后虽不至于被软禁,徐景行却也没许他们返回自己的封地,仍滞留京城,得知徐景行有意让寒门士子入仕,便觉得自己机会来了,尤其意图取而代之登上皇帝宝座的仪王,徐景行圣旨前脚发出,他后脚就暗中给各地世家族长发密信,让他们务必阻止寒门入仕,可贿赂考官、销毁报名表,若不成,便大肆散布实务科出身者不得入中枢的流言。
徐景行忍仪王已经忍了很久,先前是不曾有空腾出手来处置他,如今见他不肯安分,便在一次雷雨交加的天气,借天谴的名头,将其彻底解决,再翻不起任何风浪,也为大靖百姓,免去一起兵戈祸事。
天谴之事再次重现,令朝中众臣冷汗直流,他们不是不知道陛下手握非凡力量,想收拾他们轻而易举,但因官场惯性以及心中的侥幸,他们很容易就忽视这一特殊,直到徐景行再次出手收拾不利大靖稳定的不安分之人,他们才能克制自己心中蠢蠢欲动的贪念,再次变为国为民的好官。
三个月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经各试筛选后齐聚京城,除去正经考经义的学子,还有近八百考生参加务实三科的考试,经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初试筛选后,这些考生有一百人可参加殿试。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恩科殿试开考的当天,徐景行亲自出题,经义科以民为邦本为题,写策论,不许大幅度引经据典,只谈具体措施,务实三科中的算学科,他直接给出江南三府商税、田税、盐税近十年的数据,要求参考考生算出如何调整税率才能在增国库的同时又不加重江南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