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鹿 作品

第106章 百吨王与坦克发动机(第3页)

十分之后,马工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盘古重工出面牵头,装备部协办。

联系各个部属院校,重点理工院校,军工院校,组建一个跨专业,跨地域的科研联盟。

“马工,咱就说一句话,这么做能不能节省大量的科研经费,避免重复研究?”

陈龙正色问道。

马工皱了皱眉头。

按照陈龙所讲。

百校联盟下面设置科研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各自的科研项目。

确实可以避免重复研究。

“可是……”

“马工,我再多问一句,负责兵器工业的五机部院校进行装甲武器研究,需不需要其他大学的协助?”

“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这个意思吧?”

马工问道。

“不单单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更能通过人数优势,减少我们和西方的技术差距。”

当前,计划经济被打破,吃大锅饭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但是这些新的政策,不意味着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也要跟着消失。

恰恰相反。

经济,工业,贸易等各方面,都可以走市计划路线。

唯独科研领域。

绝对不能各自为战。

“论人才储备,大学生数量,高等学府的综合实力,我们没有一项能和两个超级大国媲美,说句扫兴的话,南方重工为了在市场大潮下活下去,有可能挪用我们给的科研资金。”

“那么各个大学呢?会不会提升各自的排名,达成与国际排名接轨的目的,搞出一大堆华而不实的项目。”

“又会不会走老一套的洋奴旧路,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定好坏,将文凭数量当成重中之重?”

“真要是走了这条邪路,培养出的高级知识分子越多,问题也就越大。”

“放弃创新,认为集中精力办大事是老掉牙的说辞,您等着瞧看,咱们很快就会成为西方技术人才的输送地。”

陈龙语重心长的说道:“马工,科研技术人员才是咱们的第一生产力啊”

最后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马工。

不会做事,只会考试。

这样的人才要之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