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部队情况(第3页)

每个战士分别对应一个营级部门和对外支援部门。

有联系前面坦克部队的,有联系重炮支援的,有联系防空和空军的,也有联系后勤支援的。

下边任何情况报上来,指挥车里呼喝一声,马上就能找到对应的人员。

呼叫相关的单位解决问题。

叶城不知道这算不算信息化部队。

但他感觉很管用。

至少指挥员的精力,从这些具体协调中解脱出来。

可以专心思考战略战术的问题。

当然。

团里有这样的指挥中心,旅部也当然有。

甚至总部的也建了一个简易的,主要用于呼叫飞行2团的空军和总部所属105mm榴弹炮群。

碍于通讯工具的不够用,其他部队配属的步话机很好。

每个团也就分到几个,可以在战时配属到重要任务的部队。

电台倒是很多,这一轮换装,电台配属到每个营,还包括一些独立游击队。

大大提高了整支部队的通讯及时性。

除了装甲团和空军,其他部队的训练也很不错。

火箭团。

付明礼带着战士们,基本完全吃透了这款新武器。

掌握了移动袭击的精髓,开车,瞄准,发射,转移换弹,这一套动作玩的行云流水。

关键战士们身体素质好,换弹的速度很快,战力提高一半不止。

高炮团。

徐二狗这些天己经将雷达玩的溜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雷达排,教会不少徒弟。

机场那边的高炮营人才也有了着落。

搞会这个东西,可比徐二狗以前靠心算打飞机靠谱的多。

只要设置完成,敌机高度,速度,数量,行进方向一目了然。

只需凭借经验打就行。

只是现在的雷达还做不到自动化那么先进。

叶城好像有印象。

鹰酱和约翰牛,在战争的中后期,弄出来可以连接高炮,自动计算调整炮位的雷达。

那又比现在的东西高级一代。

不过这也是尖刀旅的弱项,只能靠叶城系统爆出,暂时不具备装备研究进化的能力。

得等太原的工厂走上正轨再说。

骑兵团和伞兵团的训练。

叶城这次独辟蹊径,专门增加了一个特殊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