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赤缨枪(23)(第2页)
他看向场里的乡亲,连之前总唉声叹气的老人,都捧着碗慢慢吃着,脸上有了久违的笑意。
张嫂领着几个妇人还在灶台边忙活,给没盛到饭的人添饭,又把锅底的锅巴小心铲出来。
那锅巴金黄金黄的,边缘泛着淡淡的焦糖色,薄的地方透着点透亮,厚的地方带着扎实的米香。
刚离了热锅,焦脆的气息就裹着温热的米香飘散开,引得旁边的孩子直攥着衣角咽口水。
她笑着把锅巴掰成小块,分给围上来的娃们:“慢点吃,刚出锅烫着呢!”
孩子们捧着温热的锅巴,先凑到鼻尖深吸一口,焦香混着纯粹的米香直往天灵盖窜,馋得人指尖都发紧。
再小口咬下一块,脆响先落进耳朵里,牙齿刚碰到,脆劲儿就顺着舌尖散开,嚼起来又酥又香,米粒的清甜裹着焦香在嘴里漫开,没有半分粗糙感,反倒带着点微微的回甘。
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嚼得太急,差点呛到,却还是含着满嘴锅巴,含糊地喊“好吃”。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更仔细,小口小口抿着,连粘在嘴角的碎渣都要用舌尖舔干净,还特意留了块最大的,跑去找蹲在一旁的奶奶,踮着脚递过去:“奶奶,你吃!”
从前村里太平的时候,谁家焖了饭,孩子们也总围着灶台等锅巴。
如今虽在乱世,可这口焦香的锅巴,脆得扎实、香得纯粹,咬在嘴里的每一口都带着烟火气的暖,倒像把往日里安稳日子的滋味又找回来了些。
整个村落里,没有了之前的惶恐压抑,只剩下碗筷碰撞的清脆声、孩子们啃锅巴的“咔嚓”声,还有偶尔传来的交谈声。
一碗热饭、几块肉干,虽不是什么珍馐,却像一颗定心丸,让百姓们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一阵略显局促的脚步声,赵二狗搓着手凑了过来。
他生得人高马大,肩宽背厚,按理说该是副威武模样,可偏偏腰杆总挺不直,走路时肩膀微微内扣,像是怕撞着人。
脸上虽留着短须,却总习惯性地眯着眼打量周遭,目光扫过晒谷场里的粮袋时,眼底飞快闪过一丝算计,又飞快地掩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