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赤缨枪(24)(第2页)
铁匠铺的炉火日夜不熄,红热的铁水倒进模具,冷却后变成粗坯,工匠们再拿着铁锤反复敲打,声响从早到晚,震得铺子里的火星子四处飞溅。
铁坯在锤下渐渐成型,长矛的矛头被磨得锋利,短刀的刀刃也开得锃亮。
另一边,工匠们把捡来的杂木削成丈余长的矛杆,用砂纸打磨光滑,再涂上层桐油防腐,最后缠上妇女们编好的麻绳。
赵平威每天忙完操练,都会去铁匠铺看看进度。
有次他拿起一把刚打好的长矛,掂量着重量,又试着戳向旁边的木桩,矛头轻易扎进木头里,矛杆也结实不晃。
他笑着拍了拍铁匠的肩膀:“辛苦大伙了,这矛趁手!等兵器都做好,咱们遇上蛮兵,心里更有底。”
约莫过了十日,第一批兵器终于赶制完成。
长矛整整齐齐靠在墙边,矛头泛着冷光,矛杆缠着统一的麻绳,短刀则用兽皮裹着刀柄,分装进木鞘里。
分发兵器那天,弟兄们排着队领家伙,拿到长矛的人忍不住挥了挥,听着风声都觉得痛快,握着短刀的人则反复摩挲着刀柄,脸上满是激动。
从那以后,操练场上不仅有列阵的脚步声,更有长矛刺向靶心、短刀劈砍木桩的声响。
原本握着农具的百姓,如今握着统一的兵器,再跟着老兵练刺杀、练配合,身上渐渐有了军人的锐气,松散的队伍也真真切切有了军队的模样。
等队伍稳定后,赵平威又带着人主动出击,首战便是驰援被蛮族围困的青州临朐城。
探子回报,蛮族将领阿骨达亲率两千骑兵,围得水泄不通,还在城外十里处设了粮草营,靠着源源不断的补给耗着城里的守军,照这情形,不出三日就得破。
赵平威看着地形图,指尖在粮草营的位置敲了敲。
“硬拼肯定不行,咱们只有三百多人,蛮族骑兵又快,正面打就是送死。要救临朐,得先断他们的粮道,没了粮草,他们自顾不暇,自然会撤。”
他当即把队伍分成三队。
让老周带五十人,多备干柴和硫磺,夜里摸到粮草营附近的山林,等信号就放烟;让张嫂领二十个弓箭手,藏在粮草营西侧的土坡后,专射守营的哨兵;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趁乱冲进去烧粮草,得手后立刻往临朐方向撤退,引蛮族骑兵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