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整整齐齐
花市大街离天桥远着呢。
杨远信腿不争气,在自家院子里溜达溜达还行,走那么老远,估计得抬回来,于是遗憾的告别了妻儿老小,准备中午带着粮食去林老师家里蹭饭。
俩孩子冲到最前面,杨福平跟杨福安的任务就是一人一个盯着,婆媳俩算是年节里最轻松的一天了。
等走到2路电车的站牌儿处,没等过会儿,就听到“叮铃叮铃”的电车开了过来。(实在算不出来怎么倒车才能从花市大街到天桥了,假设,2路能掉头,路线就正好!)
一拥而上的人不少。
哥俩腿长手长,算是给抢了俩位置,让两个同样都是当娘的,一个抱着儿子,一个抱着孙女。
李水仙看着长身而立护着娘俩的两个儿子,跟儿媳妇嘀咕道:“红妞三岁了,正好再给他添个弟弟妹妹,家里热热闹闹的才好呢。”
刘翠芬怀里坐着石头,一听奶奶提到弟弟妹妹,立马接话:“奶奶,能不能不要那种小小的弟弟妹妹,要个跟红妞一样大的!”
刘翠芬又羞又气:“瞎说啥呢,哪有一生下来就这么大的孩子!”
石头蔫了,他真不不喜欢家里那种天天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奶娃。
叹口气:“要是所有的宝宝,生下来就能跑能跳多好!”
身后传来个老妇人的声音:“孩儿啊,你说的那是哪吒!”
临近几个座位的人都笑了。
大过年的,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增添了几分欢乐。
李水仙不好再说,只指着窗外教红妞认地方:“红妞没来过吧,你看,咱们到东单了······,瞧,现在是前门大街,马上就到天桥!”
一路上人上上下下的,挺热闹。
“酒旗戏鼓天桥市”,等到了天桥下车后,红妞惊呼“好多人啊”。
可每年几乎都来的杨福平倒是不觉得,民国三十五年的天桥庙会,其实并不是那么热闹。
不过哄哄小孩子,还是足够了。
一进入天桥,各种小吃摊就映入眼帘,香气扑鼻。
饺子摊前,师傅们熟练地包着饺子,薄皮大馅的饺子,有西葫芦馅的、白菜馅的,蒸好的饺子冒着腾腾热气,煎过的饺子则外皮金黄酥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