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体系初构(第2页)
写完《养炁篇》,陈明静放下冰晶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她拿起玉简,注入一丝灵力,青灰色的“炁”立刻在玉简上流转起来,将那些文字和图谱映照得清晰无比。
“还不够完善。”陈明静微微摇头。
《养炁篇》更像是一套基础的养生法门,虽然能滋养内炁,却缺乏主动运用的方法。要应对未来的威胁,还需要更具攻击性和防御性的手段。
她拿起另一块空白玉简,这次刻下的是《感炁篇》。
这一部分,是关于如何感知和沟通外部的“先天一炁”。
陈明静将炁虎与灵蝶交流、安抚受伤小兽的经历作为例证,详细阐述了“炁”作为万物沟通桥梁的特性。
“万物有灵,灵在炁中。观花知喜,听石悟静,此乃感炁之始……”
她提出了“炁感”的概念,将其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共鸣、引导。
感知,即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炁”的流动,分辨不同事物的“炁”的特性。这是基础。
共鸣,即能够让自身的“炁”与外部的“炁”产生共振,理解其传递的情绪和信息。这是进阶。
引导,即能够在共鸣的基础上,用自身的“炁”去影响和改变外部的“炁”的流动,从而达到沟通、安抚、甚至操控的目的。这是高阶。
为了帮助理解,陈明静绘制了大量的“炁纹”图谱。这些图谱是她根据不同事物的“炁”的振动频率总结出来的,类似于一种通用的“语言”。
比如,代表“安抚”的炁纹是一个不断扩散的同心圆;代表“警示”的炁纹是一组尖锐的锯齿;代表“生长”的炁纹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曲线。
“通过炁纹,可与草木对话,可与鸟兽交流,甚至可与山川共鸣……”
陈明静相信,掌握了《感炁篇》的内容,就能真正做到“炁感万物”,将天地之力化为己用。
但她知道,这还不够。
无论是养炁还是感炁,都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意志作为支撑。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能够吞噬星辰的天外存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其混乱的意志所影响。
因此,第三篇《凝神篇》应运而生。
这一部分,专门讲述如何锻炼精神意志,使其能够与“炁”完美融合,形成真正的“神炁”。
陈明静结合了自己修炼冰系灵力时锤炼心境的经验,以及炁虎在安抚黑鬃妖猪时展现出的强大专注力,提出了“守一”、“存思”、“神游”三种修炼方法。
“守一者,专注一念,不为外物所动。如炁虎抚兽,心无旁骛,方能动其心……”
“存思者,观想万物,在神中演化。如观星望月,知其运行,方能引其力……”
“神游者,精神离体,随炁而游走。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方能悟其道……”
《凝神篇》的内容最为玄妙,也最为危险。陈明静特意在玉简的末尾加上了警示,强调修炼时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极易走火入魔,轻则精神错乱,重则身死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