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一杰 作品

第132章 寻找高维的秘密

(本章中有作者在本书第二次推导弦理论的拓展,第一次还是本书一开始的章节。本次弦理论拓展,作者根据前面本书中已构建的弦理论基础,构思了高维也就是第四维世界的状态,参考了不少书籍,加上了作者自己对弦理论的理解和推演,部分内容需要读者大大们的抽象思考,如果能在脑子里构建起那幅四维的图景,还是很有意思的) 2050年,地球,燕山地下基地

“迷途灯塔”基地,“深井”实验室核心区那令人窒息的嗡鸣与狂暴的数据流仿佛还烙印在孔方佳的神经末梢。星盟议会代表团的访问,地球本土的盛大欢迎仪式,天坛圜丘坛上米尔传递的沉重信息……这些宏大的政治图景与战略博弈,此刻都被一种更冰冷、更本质的求知欲暂时压下。孔方佳独自一人,伫立在位于燕山地下深处“昆仑之心”基地的专属高级研究室内。

这里没有“深井”实验室那种包裹着致命秘密的压抑感,却有着另一种极致的静谧与秩序。墙壁覆盖着高效的吸波材料,天花板流淌着模拟自然天光的柔和光幕,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吟。

巨大的墨玉工作台占据了大半个空间,此刻,台面上方悬浮着数个幽蓝的光屏,核心位置正是从“时空织机”核心部件与数据晶柱中艰难剥离出的、关于高维空间结构与操作原理的关键理论模型片段。

孔方佳身着一件深灰色的便服,卸下了元帅的威严,更像一个沉浸于方程海洋的学者。他背对着入口,双手撑在墨玉台面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深邃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死死钉在那片不断旋转、跳跃、自我撕裂又重组的四维结构模型上。

那并非静态的图像,而是一种流动的、充满非欧几里得几何悖论的“信息湍流”,其蕴含的规则对三维碳基生命的大脑而言,如同天书般晦涩且充满精神污染。

然而,孔方佳并非毫无准备。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凝视模型带来的阵阵眩晕与恶心感。他缓缓闭上眼,将意识沉入自己构建多年的理论殿堂——那座基于弦理论、历经无数次战场数据与前沿物理发现淬炼的数学模型。

“弦……振动……频率……维度……” 他在心中默念着这些基石般的词汇。他的模型将宇宙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描绘成无数根无限细小的、一维的“弦”,它们不同的振动模式与频率,如同宇宙交响乐中的音符,共同编织出三维世界的物质、能量乃至时空本身。

他设计的“高超清频辨传感器”,正是基于此理论,能够捕捉到这些一维弦在特定三维坐标点上的震动状态与频率特征,从而实现对微观粒子行为的超高精度预测和有限干预。

但此刻,面对“时空织机”揭示的高维图景,孔方佳敏锐地察觉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一维弦模型,在描述更高维度时显得如此单薄和片面。那模型如同一条细线,只能描绘单一维度上的波动,而眼前的高维结构,却像一张无限延展、纵横交错的网!

“一维……太局限了……” 孔方佳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墨玉台面上划动,仿佛在勾勒着无形的轨迹。“第四维……如果存在,它很可能不是另一条独立的‘线’,而是……弦本身的二维拓展?”

这个念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他思维的海洋中激起滔天巨浪!他猛地挺直身体,快步走到主控光屏前,手指如飞般在虚拟键盘上操作。复杂的方程式如同瀑布般在光屏上倾泻而下,那是他原本模型的数学核心。

“假设……弦并非绝对的一维实体……” 孔方佳的声音低沉而急促,如同在风暴中与未知对话,“在四维的视角下,它可能拥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宽度’?或者说,从一个‘点’(三维坐标点)出发的弦,在第四维的方向上,并非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径,而是……可以同时存在无数条可能的路径?”

他飞快地构建着新的数学框架。在他的推演中,一个三维空间点(x, y, z),在四维时空(x, y, z, w)中,不再是发射出单一的一维弦,而是如同一个无限微小的“平面源点”,从这个源点上,可以“辐射”出无数条位于不同w坐标平面上的二维“弦面”!这些弦面极其微小,在三维世界的宏观尺度上无法被直接观测,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该点物质、能量乃至时空属性的“可能性海洋”。

“每一个弦面,代表了一种在第四维方向上不同的演化可能……” 孔方佳的眼神越来越亮,如同点燃的星辰,“对应着一种潜在的‘选择’或‘路径’。这意味着,在四维的框架下,理论上存在着无数的平行宇宙分支,每一个分支都由无数个三维点所选择的特定弦面(特定演化路径)共同构成!”

他脑海中浮现出宇宙诞生之初的混沌景象,一个“奇点”在更高的维度上爆发出无限的可能,每一条弦面都延伸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但很快,思维的焦点又拉回到现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 孔方佳的眉头紧紧锁住,手指重重敲在控制台上,“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为什么只有唯一的一个?为什么没有同时看到无数个‘我’在做不同的事?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 双缝实验!这个量子力学最核心、最诡异的现象瞬间跃入他的脑海!当你不去观察电子究竟通过了哪条缝隙时,它在探测屏上呈现出完美的干涉条纹——这是波的特性;而一旦你试图去观测它具体通过了哪条缝,干涉条纹就消失了,电子老老实实地像粒子一样打在某个点上——粒子的特性压倒了波的特性。观察行为本身,决定了最终呈现的结果!

“量子态坍缩……” 孔方佳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兴奋,“观察者的介入,迫使叠加的、不确定的‘可能性’(波函数)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现实’(粒子态)!”

他的目光如炬,死死盯着光屏上自己新构建的二维弦面模型。那无数条从同一个三维源点辐射出的弦面,不正是处于一种“叠加态”吗?它们代表着该点所有可能的状态和演化路径,共同构成了一个“量子可能性场”。

而在三维世界中,当一个“观察”(广义的观察,包括任何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粒子或能量)作用于这个点时,就如同在双缝实验中放置了探测器!

“观察……或者说,任何形式的‘信息获取’或‘相互作用’,迫使这个点从它那无数条可能的弦面中,‘选择’了唯一的一条,使其‘坍缩’为我们能感知到的确定状态!”孔方佳猛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墨玉台面微微震动。

“而其他的弦面,则瞬间退相干,变得不可观测,仿佛从未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确定的三维世界!因为无数的‘观察’(相互作用)在每一刻、每一个点都在发生,不断地将叠加的可能性场坍缩为唯一的现实!”

这个认知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世界并非完全确定性的机械钟表,也并非完全随机的混沌,而是建立在由无数叠加态弦面构成的量子泡沫之上,每一次相互作用(观察)都在进行一次“选择”,塑造着唯一的现实轨迹。已发生的选择如同刻入时光长河的烙印,无法更改,因为退相干的弦面已经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

“那么……四维生命……”孔方佳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实验室的墙壁,望向那无法理解的维度,“如果它们真的存在,并且能稳定地存在于第四维……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就‘同时存在于’所有可能的弦面之中!它们能‘看到’一个三维点所有可能的发展路径,看到所有平行宇宙的‘草稿’!”

这个想法让他不寒而栗,又无比激动。“但是,”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就像人类无法同时看到电子的波和粒子两种状态一样,四维生命或许也无法同时‘体验’所有平行宇宙。它们只能‘选择’进入其中一个弦面所对应的三维现实,就像人类在双缝实验中‘选择’是否观察一样。

一旦它们做出了选择,聚焦于某个特定的弦面,其他的可能性对它们而言也会暂时‘坍缩’、退相干。它们‘知道’其他的可能性存在,但只能‘活’在一个确定的结果里。”

这解释了“时空织机”的运作原理!它通过高维操作,本质上是在“选择”或“引导”特定的弦面!当它要“钉死”空间进行跳跃时(时空锚钉),它是在特定坐标点,强行“选择”并“固定”住一条代表“空间结构极度刚性”的弦面,压制了所有代表“空间弹性”的弦面,使该点无法作为跳跃支点。而进行维度跃迁时,它是在更高维的“膜”结构上,强行“选择”并“连接”了两个原本不直接相连的三维区域的弦面,创造出一条稳定的“蛀孔”通道!

“观察……选择……坍缩……”孔方佳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型。“如果……如果我能制造一种设备,不仅能探测到单一弦的震动,还能直接‘观察’到从同一个三维点辐射出的、处于叠加态的二维弦面……甚至……还能主动去‘选择’其中一条,让它稳定下来,成为三维现实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