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95章 污染账簿与沉默的样本

海东市环保局应急指挥中心的空气混杂着消毒水与海腥味,巨大屏幕上跳动着实时监测数据:黄海污染海域已扩大至警戒线,代表神经毒性冰晶沉降浓度的曲线如同毒蛇般蜿蜒攀升。副局长孙立明抹了把额头的油汗,指着屏幕,语气带着程式化的沉重与推诿: “张检,情况严峻啊!扩散模型超出预期,洋流、风向…不可抗力!我们已启动最高级别响应,投入全部力量监测、布设吸附围栏。但根治?目前没有技术手段能彻底清除这种新型污染物!只能靠自然降解,时间…恐怕要以年计。”

张宇站在屏幕前,检察官的深色西装与周围穿着荧光黄背心的环保人员格格不入。他没有看孙立明,目光锁定在一条细小的、几乎被主曲线淹没的紫色子线——那代表李晴病房内短暂凝结的蓝紫冰晶的相似成分浓度,在城东污水处理厂出水口附近,出现了一次异常尖峰!

“孙局,”张宇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监测设备的嗡鸣,“最高级别响应里,是否包含对全市所有污水厂、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专项毒理筛查?特别是处理流程中可能涉及低温环节的节点?”

孙立明一愣,随即堆起职业化的笑容:“张检,这…我们监测的是宏观海域和主要入海河流。污水厂处理的是生活污水,标准流程足以应对常规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张宇打断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薄薄的报告,正是法医中心对王小磊尸检的毒理分析摘要,重重拍在控制台上。“王小磊体内检出的,是未经稀释的gr-7古菌原始代谢物!这种级别的神经毒素原液,源头在哪里?生产废料如何处置? 它不可能凭空消失!如果‘钟摆’曾经在海东有生产环节,它的毒废料最终流向哪里?是填埋场渗滤液?还是…通过某些‘特殊渠道’,混入了市政污水管网?”

他指向那条紫色子线:“这个尖峰成分,与李晴检察官病房内短暂出现的冰晶残留高度吻合,也含有微量gr-7特征同位素!它出现在城东污水厂,时间就在黄海装置被毁后第三天!这是巧合吗?还是某个‘尾巴’在匆忙清理痕迹?”

孙立明的笑容僵在脸上,额头渗出更多冷汗。张宇的推论像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切开了行政惰性下的脓疮。他含糊道:“这个…我们会立刻部署对城东厂的重点排查!但技术难度很大,需要时间…”

“时间?”张宇的目光扫过屏幕上代表污染海域不断扩大的红色区块,“污染不等人,孙局。环保局有义务提供所有污水厂、垃圾处理场近三个月的运行日志、污泥处理记录、异常排放报告。检方会派专员同步进驻核查。另外,”他话锋一转,“关于临港新区‘鑫隆化工厂’环评报告涉嫌数据造假一事,检方已收到实名举报材料,将并案调查其在污染事件中的可能责任。”

“鑫隆?”孙立明脸色骤变,“那…那是市里重点扶持的高新企业!环评是经过严格程序的!”

“程序是否被‘严格’执行,我们会查清楚。”张宇收起报告,语气不容置疑。“每一个数据点,都是污染账簿上的一笔血债。检察官的职责,就是把这本账簿,一页一页,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