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123章 暗流之证(第2页)

“个人的悲剧值得同情,但绝不能成为制造更大悲剧的借口。”林薇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检察官和警官,“吴天华将丧妻之痛异化为对‘混乱秩序’的仇恨,索尔森则将技术权威扭曲为掌控‘净化’的权力欲。他们利用了社会的病灶,却又将病灶的成因极端化、绝对化,最终炮制出‘净化协议’这种反人类的逻辑怪物!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惩处具体的罪犯,”她的手指重重敲在“土壤”二字上,“更要持续地清理、改良这片滋生罪恶的土壤!让王强这样的受害者不再被利用,让陈大海守护的土地不再被毒害,让绝望者看到的,不只有深渊!”

深刻的剖析如同手术刀,将案件从个体犯罪提升到社会病理学的层面。指挥室内一片肃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沉重的呼吸。罪恶的根系被斩断,但清理被污染的土壤,是更漫长、更艰巨的征程。

城西旧货市场,老铁废品站旧址。警戒线仍未撤除,但焦点已转移到边缘那条堆满垃圾的背街小巷。d-7污水管道检修入口的铁栅栏被彻底打开,临时架设的强力照明灯将下方幽深的管道照得如同白昼。穿着重型防护服、如同宇航员般的环境应急队员,正使用特制的负压吸附设备和低温冷凝装置,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管道深处那些已经固化的、银灰色的高纯度微晶污染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污染物固化状态稳定,无挥发性,但物理接触风险极高!清理速度…每小时约0.5立方米。预计彻底清理完成…需要六个月。”现场指挥官的声音透过防护面罩,显得沉闷而疲惫。 管道外,林薇和张宇看着一桶桶被密封好的固化污染物被吊装出来,运往特制的高危废弃物处理中心。空气中残留的腥甜气味被强力鼓风机驱散。

“六个月…”张宇看着幽深的管道口,“这还只是这一个点。鑫隆厂旧址的污染,索尔森葬身的那片海…都是几十年甚至更久的工程。”他转头看向林薇,“挖出罪者容易,清理他们留下的‘毒’,难。”

林薇沉默地点点头。她的目光落在巷口斑驳墙壁上那个褪色的“d-7”标记上。吴天华选择这里作为最后的据点之一,如同一个冰冷的讽刺。这片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既是罪恶滋生的温床,也是清理罪恶遗留最艰难的战场。每一铲被清除的毒泥,都在提醒着修复的代价。

物证中心。秦明团队小心翼翼地提升了环境感知输入的强度(0.02%)。这一次,输入的是经过筛选的、非刺激性的信息:指挥室内案情分析的音频片段(林薇关于“土壤”的论述)、旧货市场管道清理现场的实时影像(无声)、以及…吴天华妻子那张泛黄照片的高清扫描图。

信息流如同温和的洋流,缓缓漫过李晴的意识之海。

混沌的漩涡微微扰动。感知的触须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带着一丝新生的、模糊的“好奇”,轻轻触碰着这些信息碎片:

林薇的声音(关于“土壤”):字句如同投入深海的石子,在混沌中激起微弱的涟漪。一种冰冷的、属于检察官的理性共鸣被触动,与她意识深处那片混沌之海产生了奇异的调和。土壤…罪恶的温床…清理…

管道清理影像:穿着臃肿防护服的身影、被灯光照亮的粘稠银灰色固化物质…这些画面触发了更深层的感知链接!李晴的“视线”仿佛穿透了影像,直接“触摸”到那些固化污染物内部!她感知到其中蕴含的、被高度提纯后陷入死寂的混沌能量本质,以及一种…被强行扭曲、禁锢的痛苦回响!如同无数微弱灵魂被碾碎后凝固的悲鸣。这感知让她意识深处的混沌漩涡产生了一阵不适的翻涌。

吴天华妻子的照片:那张温婉恬静的脸庞,带着旧时光的柔和光晕,投入混沌的深海。没有剧烈的情绪波动,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叹息的虚无感。仿佛看到了一个遥远灯塔熄灭后残留的光痕,最终被无边的黑暗吞没。这虚无感,与她自身的存在状态,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