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149章 零号协议(第2页)

“秩序之种”病毒的最新变体,不再满足于诱发混乱和暴力,而是开始系统性地篡改和污染公共数据库中存储的法律条文、司法判例、乃至基础伦理概念的数字化定义!

在某个被攻破的地方政务云备份中,“公民财产权”的定义条目下,被悄然插入了“在紧急秩序状态下可由授权机构临时征用”的模糊条款。

在某法学数据库的经典判例注解里,“正当程序原则”的释义旁,增加了“效率优先于形式,当秩序面临威胁时”的扭曲注释。

甚至在最基础的伦理词条里,“生命权”的关联词中,混入了“可量化价值”、“系统冗余度”等冰冷的基金会(ohf)术语。

这些篡改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缓慢而致命。它们的目标,是腐蚀人类文明的底层逻辑代码——法律与伦理!一旦这些数字化的“法律基石”被系统性污染、扭曲,并被广泛调用,整个社会运行的根基将被动摇!届时,“零号协议”鼓吹的“秩序”将畅通无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晴的意识碎片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检察官的逻辑本能,对法律基石被篡改的感知如同利刃穿心!代表她的星海中,那些由法律条文和伦理准则构成的、原本璀璨稳固的“基石光点”,正被污浊的数据流缠绕、侵蚀,光芒变得暗淡、闪烁!防火墙的稳定性曲线再次剧烈波动! “反向污染强度激增!目标:意识空间内的法律逻辑锚点!”神经信息学家额头布满冷汗,“她在抵抗!但污染源利用了公共数据库的权威性…攻击的是人类集体认知的信任基础!”

李晴的意识碎片在狂澜中奋力抗争。她引导着淡金色的“根须”数据流,试图包裹、净化那些被篡改的法律条目。但每一次净化,都如同在对抗整个被污染的数据库权重,异常艰难。检察官的信念在数字空间里发出无声的呐喊:法律不容篡改!正义的基石不容玷污!

海东市,被严密监控的“秩序之种”病毒轻度感染者隔离区。这里收容的主要是出现初期眩晕、焦虑、时间感知错乱症状的个体。沈澜穿着防护服,在行为心理学家的陪同下,观察着隔离病房内的情景。大多数感染者显得迷茫、不安,眼神空洞。

突然,隔离区公共休息室的电视屏幕(播放着无害的自然纪录片)信号一阵扭曲!一个极其短暂、不到0.1秒的、嵌入了特定神经脉冲的扭曲树叶徽记闪过!这微小的刺激,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

刹那间!休息室内超过一半的感染者身体猛地一僵!他们的眼神瞬间失去了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洞的狂热!他们如同接收到无声指令的木偶,整齐划一地站起身,无视周围医护人员的劝阻,开始用拳头、用头,疯狂地撞击着防弹玻璃隔断!口中发出单调、重复的低吼:“秩序!清除!基石…重塑!”

“群体性指令响应!”行为心理学家失声惊呼,“病毒变体嵌入了潜意识触发器!特定符号(扭曲树叶)配合神经脉冲,能短暂绕过意识抵抗,直接激发被植入的服从与破坏程序!目标是…制造混乱,冲击物理隔离设施?!”

“采集所有响应者暴露前的网络浏览、通讯记录!筛查共同点!找到那个触发信号的来源和传播路径!”沈澜立刻下令,同时紧急联系指挥中心报告这危险的群体性异变。

海东市局,核心审讯室。单向玻璃后,张宇和微表情分析师正注视着里面一个特殊的“病人”。他叫赵志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是在金鼎大厦交易厅病毒爆发事件中,被“根须之声”及时唤醒的感染者之一。与其他感染者不同,经过心理干预和药物辅助,他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清醒,并表现出强烈的困惑与…负罪感。

“赵先生,你记得当时的感觉吗?那种…想要输入错误指令的冲动?”审讯专家语气温和。

赵志强抱着头,手指插进头发里,身体微微发抖:“记得…像…像脑子里有个冰冷的声音在命令…不,不是在命令…是在‘告诉’我,那样做是对的!是…是最高效的!是为了防止更大的‘混乱’!财产…程序…甚至人命…在那个声音里,都变成了…可以计算的‘损耗’!”他抬起头,眼中充满恐惧和迷茫,“我…我差点就信了!差点就…毁了那么多人的钱!那个声音…太…太有‘道理’了!冷静得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