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196章 蚀链·暗涌

北京,最高检新落成的“特殊犯罪与新兴科技检察监督办公室”。空间开阔,线条冷峻,巨大的曲面屏墙实时滚动着全球前沿科技动态、深网犯罪预警及加密数据流图谱。空气里弥漫着服务器低沉的嗡鸣和一种无形的、高压的专注感。张宇站在办公室中央,肩章上代表最高检的金徽在冷光下熠熠生辉。他面前的虚拟沙盘上,几条被高亮标注的“蚀痕”正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 上海(曹荣荣案余毒):瑞康冷链上海仓库“母本”被截获,但陆明哲私人云盘核心数据遭深度擦除,技术组仅恢复碎片,指向一种基于“冰核”古菌株的神经接口增强技术原型。

淮南(王主管腐败网络):李锐提交报告:追查王主管洗钱网络时,发现其部分非法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入四川达州某“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项目。

西安(张帅帅“守火”项目):张帅帅在协助军科院进行“神经意志力场防御系统”测试时,其体内休眠的“频率碎片”对一组来自福建闽清的异常深网通讯信号产生微弱排斥反应。

国际刑警通报:截获疑似“齿轮会”残余组织的加密指令碎片,指向利用“神经烙印”技术底层逻辑进行新型虚拟货币“挖矿劫持”及“意识操控勒索”的犯罪蓝图。

沙盘边缘,一个代表“四川达州军民融合产业园”的坐标点被张宇手动点亮,旁边标注着最新关联信息:项目技术总监:林奉超(上尉,某部信息工程中心退役)。

“林奉超…”张宇咀嚼着这个名字,目光锐利如鹰隼。退役军官、技术专家、与王主管的脏钱有染、身处敏感技术领域…这绝非巧合。“技术组!深挖林奉超背景!重点查其退役前后接触的核心项目、专利转移、海外交流及所有关联资金!行动组待命!目标:四川达州!”

四川·达州,“天穹”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园区依山而建,充满未来感的银灰色建筑群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内部安保森严,进出需多重生物识别。园区深处,一座标着“神经接口与认知增强实验室”的建筑内。

林奉超穿着笔挺的便装,身形精干,眼神锐利,带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一丝技术精英的冷峻。他站在巨大的环形控制台前,屏幕上流淌着复杂的脑电波数据和神经信号模拟图。他正对着几名核心研发人员进行技术讲解:

“…传统的BCi(脑机接口)存在带宽低、延迟高、易受干扰的瓶颈。我们基于‘冰核’古菌株的独特神经信号放大特性开发的‘蚀链’协议,结合改进型‘神经烙印’底层架构…”他指着屏幕上一条如同活物般扭曲、蔓延的墨绿色能量流模型,“…能实现毫秒级意识指令捕捉,并建立不可逆的单向神经指令通道。想象一下,士兵无需言语和手势,意念直接操控无人机集群;瘫痪患者通过意念驱动外骨骼行走…”

他的声音充满技术自信和一种近乎狂热的感染力。然而,当他的目光扫过控制台下方一个不起眼的加密数据接口(指示灯正以特定频率闪烁)时,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难察觉的、非技术性的冰冷。

“林总监,”一名年轻研究员提问,“‘蚀链’协议对脑神经的长期负荷…伦理评估…”

林奉超嘴角勾起一丝公式化的弧度:“任何颠覆性技术都有风险。我们的目标是突破极限。伦理?那是应用阶段的事。”他巧妙地避开了实质性问题,转向另一个加密屏幕,“好了,今天的‘蚀链’核心算法优化测试数据,立刻打包加密,上传至‘深空’节点。老规矩,三级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