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鲍玉佳 作品

第379章 鹦鹉螺沉没与蛛网收拢(第2页)

上海崇明。 一期士官曹荣荣,这个利用在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便利,偷偷获取并出售特定人群(如:独居、有经济压力、社会关系简单)健康数据的小角色,也在同一时间落网。他的数据,是孙鹏飞问卷模型的重要补充输入源。

收网行动迅捷而安静,如同夜雾笼罩。多个外围节点被同时拔除。

但核心的“幽灵”仍在网络中穿梭。

福建闽清,付书桐的住所早已人去楼空。技术团队在现场只发现了一套高度定制化的、基于fpgA的无线通信节点设备,其电磁特征与匿名网关的“呼吸频率”完全吻合。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显然是他留下的伪装节点,用于延迟自己被发现的时间,并继续自动化执行部分脚本指令。

“他预判我们会追踪到这里,”郑雅萍检查着设备,“金蝉脱壳。”

“但他跑不远,也离不开网络。”林建奇站在那套仍在闪烁的设备前,仿佛在与那个未曾谋面的对手进行隔空对话,“他依赖这个网络获取信息、发布指令、验证脚本运行。切断他与网络的联系,他就成了瞎子、聋子、哑巴。密钥,执行‘断流’计划:以付书桐的硬件特征和加密协议为标靶,全网段、无差别屏蔽其所有可能的通信途径!”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需要极高权限的命令。意味着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国内主要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动态流量监测和过滤,一旦发现符合特征的数据包,即刻拦截并溯源。

命令通过最高权限下达。互联网的洪流中,一张无形的细网悄然张开。

数小时后,一次异常的通信尝试被捕捉。

信号源并非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公海上一艘注册地为巴拿马的货轮。该货轮近期的航行日志显示,它曾在福建沿海短暂停留过。

通信尝试的目标,是试图接入那个已被严密监控的、原属于付书桐的匿名云存储指令库。

“他想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想知道他的‘玩具’还能不能运作。”林建奇眼神锐利,“密钥,反向注入:模拟指令库,向他发送‘一切正常,版本v2.2准备就绪’的确认信息,并附带一个需要他手动密钥解密的升级模块。”

模块是陷阱。一旦他解密,尘光密钥将能精准定位他此刻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并尝试获取其物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