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同步信号与破碎的镜像
全球地图上,十七个闪烁的红点如同沉睡巨兽的呼吸孔,规律而微弱地散发着加密的同步信号。净蚀中心的气氛凝重如铅,监控屏幕上不断滚动的频谱图和数据流,是唯一证明这个“细胞网络”还活着的迹象。
“信号发射间隔精确到毫秒级,内容为固定结构的加密校验码,无有效负载。”技术团队负责人汇报,声音里带着疲惫与警惕,“像是在对表,确保所有节点时间基准绝对一致。它们在为某种需要高度协同的行动做准备。”
“协同行动…”林建奇重复着这个词,目光扫过那些分布在全球不同时区的红点,“一旦被唤醒,它们可以在同一微秒内发起攻击,足以瞬间冲垮任何缺乏准备的防御体系。”
郑雅萍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谁在为它们对表?总得有一个更精确的‘原子钟’来提供时间基准吧?”
“问得好。”林建奇眼神一凛,“密钥,分析所有同步信号的发射时间戳,进行逆向溯源计算!寻找是否存在一个共同的、更早期的信号源,或者是否存在一个信号强度、稳定性明显异于其他节点的‘主节点’!”
尘光密钥再次投入海量计算,试图从冰冷的数字中找出那个隐藏的节奏制定者。
等待期间,国内“净壤”的免疫系统持续强化,并开始反向渗透至犯罪者曾经活跃的空间。
技术反制前移: 基于对“幽灵”协议和“细胞网络”同步机制的了解,密钥开发出了一套“异步干扰”算法。该算法不影响正常网络通信,但能对特定模式的同步信号产生极细微的延迟干扰,如同在精准的节拍器中投入一粒微尘,虽不停止音乐,却足以让依赖绝对同步的精密舞蹈出现错乱。这套算法被秘密部署在国内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边界。
“亡灵”清单激活: 一份经过脱敏处理的“数字亡灵”特征库,被共享至国际反网络犯罪联盟平台。一周内,欧洲某国依托该清单,成功阻止了一起针对其电力调度系统的渗透尝试,其攻击手法与“细胞网络”模式高度相似。打击开始产生国际效益,合作的基础变得更加坚实。
深度净化: 在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的配合下,开展了一次针对二手智能设备交易的专项整治,下架、检测了数万台来源可疑的设备,从中发现了十余个处于深度休眠的“孢子”。鲍玉佳 昔日的“贴纸”行为被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此次行动的宣传材料,警示效果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