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37章 刘伯温的难处(第2页)
可此次,怎就真忍心将那三十军棍结结实实打下去呢?
须知,换作常人,挨这三十军棍,恐怕早就性命不保。”
刘伯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此乃常孤雏的聪明之处啊。他心中早有定数,笃定自己能挨过那三十军棍。”
刘伯温放下手中书卷,神色变得认真起来:“至于他为何如此笃定?你且想想今日打板子的情形,全程下来,他除了嘴碎了些,竟一声痛都未叫过。”
刘伯温感叹道:“要知道,他如今才一十六岁啊!
这般心思玲珑,行事有谋,陛下焉能不宠爱他?”
言罢,刘伯温继续向刘琏传授为人处世之道。
刘伯温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续道:“再者,常孤雏十一二岁便奔赴辽东。
想那年纪,芸芸众生之中,有几人能独自领军,直面北元虎狼之师?”
“可常孤雏做到了!
这四年来,北元屡屡出兵,却丝毫占不得半分便宜。
每每与常孤雏交锋,皆是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刘伯温满是赞叹:“此等本事,绝非后天可轻易练就,分明是天生将才。
如此人物,怎能不让陛下另眼相看?”
刘伯温缓缓将手中书卷置于桌上。
他微微抬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若常孤雏早出生个十年,以他非凡谋略与果敢胆识,再配上卓越领军才能,这天下究竟归谁,还真未可知。”
刘琏听父亲对常孤雏赞不绝口,心中不禁泛起嘀咕,忍不住开口:“父亲,这常小将军真有您说的这般厉害?
我虽听您提过,常骁将军在鄱阳湖一战中冲锋在前,勇猛无比,可也不至于神化到这种地步吧?”
刘伯温转头看向儿子。
他轻轻摇头,缓缓说道:“你不懂。常孤雏之才,远非你所能想象。
只要他不心生谋逆,规规矩矩,再过十年,以他的作为,名号定能载入青史,成为千古传颂之人。”
刘琏见父亲如此坚持,便不再纠缠此话题,神色一转,面露担忧地说起另一件事:“父亲,最近应天府中传得沸沸扬扬,说您是浙东党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