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218章 兵锋所指:倭国

大明士林,非独孔家小觑辽东,天下群儒皆以辽东为异端。

彼等谓辽东新学,弃尧舜之道,悖孔孟之教,直如洪水猛兽。

更有甚者,斥其科举纲要《三年科举五年刷题》为末技杂学,谓“以工匠之术淆乱圣典,以功利之学败坏人心”。

江南道学之士聚而论曰:“辽东士子不读正经,专习算学、农学,此乃舍本逐末,焉能治国安邦?”

关中老儒抚膺长叹:“儒林正统在中原,辽东僻处一隅,妄自尊大,必遭天谴。”

闽越学者亦联名上书,称“辽东之法若行,天下士子皆趋利而忘义,国将不国”。

士林舆论汹汹,皆断言辽东科举必败,新学终难成气候。

更有好事者编顺口溜云:“辽东小儿乱翻书,孔孟见了直摇头。他日科场若得志,圣道从此付东流。”

辽东学子,虽闻士林谤言,然不为所动。

辽国公尝诫之曰:“我行我素,任人评说,他日自见分晓。”

于是诸生益发勤勉,昼夜刷题不辍,于算学、农学诸科潜心钻研,务求精进。

时有好事者嘲其“舍本逐末”,学子笑而应曰:“待科场放榜,看是谁家儿郎独占鳌头,教尔等自打脸耳!”

辽东《三年科举五年刷题》虽名传士林,然试题严密,绝无泄漏。

辽东学子穷昼夜之力,废寝忘食,于儒家经典遍施完形填空之法:或截经文半句,令补阙如;或隐关键字眼,使填实之。

默书之术则如刀刻斧凿,晨起必背《论语》十章,暮归复诵《孟子》七篇,错漏处朱砂圈点,次日重考。

批注笺注尤见功夫,每读《大学》《中庸》,必旁批己见,于朱熹注疏处另立新解,间或援引算学公式、农学图谱佐证经义。

有士子自嘲曰:“昔人读书破万卷,我辈刷题破千卷。”

更有奇者,将《诗经》三百篇编成口诀,以算术韵律记诵;于《礼记》仪礼章节,绘制成表格图谱,一目了然。

辽东经略司特设“错题阁”,将历年科举错题汇编成册,学子趋之若鹜,谓之“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