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304章 总之就是很后悔(第2页)
且此般现象若迁延不止,于国之害大矣。士绅豪族垄断官位,唯亲是举,有才无势之辈不得进,朝堂渐失公正,政令不行,民怨滋生。长此以往,国力渐衰,外患易乘虚而入,内忧亦将频发,国之根基动摇,社稷危矣。
马皇后继而向朱元璋详述,平民百姓欲出人头地,难处重重。家中生计尚难维持,何谈供子弟专心向学,购置典籍、延请良师更是奢望。即便于官学苦读,与士绅豪族子弟相较,资源悬殊,学识眼界皆不及。
而欲破士绅豪族对文化之垄断,谈何容易。其累世经营,根基深厚,人脉广泛,于文化诸事,诸如藏书、办学、科考门道等皆把控甚严。官府举措,稍触其利,便群起抵制。且长久积习,非朝夕可改,欲行变革,实是艰难万分。
马皇后又言及人性,称凡人若无绝境之忧,多会隐忍退让。
平民百姓生性良善,虽知受士绅豪族压制,然为保一家安稳,若无危及生存之患,往往选择默默忍受。
皆因生计维艰,不敢轻易抗争,唯恐稍有差池,累及家人。
即便心中愤懑,亦常深埋心底,冀望于时日推移,境况或能稍有改观,而非贸然行事,致家道中落。
此乃人之常情,亦为士绅豪族得以久据优势之故。
今时,常孤雏既下辽东,旋即于彼处行大刀阔斧之整改,以铁血手段加以镇压。
现今辽东亦有士绅豪族。彼等虽尚算恭顺,然于辽东之地,其话语权颇微。辽东官府于经济、文化诸般事宜,皆握掌控之权。
尤于文化一端,学堂之设、教材之定等,皆为官府所控,而私塾之制,概不合法。
往昔以儒家经典为唯一进身之途之情形,于辽东已全然不可行。今在辽东,凡入学之士子,所定课业皆不可荒废,若考试未及合格之数,则须留级。
此便致使辽东与士林之间,生出甚大之割裂感。
然辽东生计优渥,引得诸多百姓来此移民。若非辽东设有移民限额之策,其人口增长之势,更将迅猛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