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难处很多(第2页)
众人多会前往当地政策宣传员处,打听事情真伪。
如此一来,士绅豪族之诡计难以得逞,他们见状,心中恼恨不已,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暗自咬牙切齿,眼睁睁看着新政在百姓支持下顺利推进。
亦有部分士绅豪族,效仿当初辽东士绅豪族之法,主动配合官府行事。
他们审时度势,将产业重心转至商业之上。
此辈深知,新政推行,形势已变,唯有顺应潮流,另谋出路,方能保家族长久兴旺。
是以积极投身商海,或开办商铺,或经营作坊。
既有辽东之例可循,聪慧之人已然择取正途。
他们仿辽东士绅豪族所为,顺应新政,投身商业,于变革之际觅得发展之机。
纵此刻权柄有所旁落,然只要耐心等待时机,亦未必全然没有重获机遇之可能。
此些士绅豪族,心内暗忖,暂且蛰伏,以待风云变幻。
新粮种子皆由辽东供应,诸如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种子,一应俱全。
且有专门之农业专家,亲赴基层,悉心传授种植技巧。
专家不辞辛劳,深入田间地头,为百姓示范讲解,使百姓得悉种植之法,以期新粮作物能繁茂生长。
辽东学子于此番变革中,得展自身所长。
他们深入基层,于实践里积累诸多经验,同时亦谋得一份工作,可谓一举两得,自身价值得以彰显。
初时,山东百姓见那辽东来的读书人,下地劳作竟丝毫不输他们这些久耕之老农,心中多少存些难以置信之意。
皆叹未曾想读书之人,亦能如此精通农事。
未几,竟有热心百姓,瞧着这些辽东学子勤奋能干又和气,便起了给他们说媒之意。
一时间,这说媒之事在乡间传得火热,诸多百姓为自家闺女或亲戚家适龄女子牵线搭桥。
面对这般热情,辽东学子们顿时不知所措,脸上升起红晕,不知如何回应才好。
有的学子虽满心感激,却因初来乍到,事业未稳,不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有的学子则羞涩腼腆,被问及时,结结巴巴,窘态百出。
但他们心里也明白,这是百姓对他们的认可与喜爱,只是这说媒的热情,着实让他们一时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