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为国?为己!(第2页)
户部尚书赶忙伏地,战战兢兢回禀:“陛下容禀,近年军费开支庞大,边疆布防、军器购置等皆需巨额银钱。且民生诸事亦不可懈怠,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处处都要银钱。如此种种,已耗去国库大部钱财,是以修筑官道,实难再支应充足资费。”
朱元璋神色一凛,看向户部尚书,说道:“如今我大明战事并不繁多,不过鞑靼那边稍有动静,缘何军费还如此吃紧?”
户部尚书赶忙叩头,回禀道:“陛下,虽当下战事寥寥,然各地建设所需银两着实不少。单说修筑官道一事,便耗费巨大。陛下难道忘了自辽东带回的火器制造之法?
此物研发打造,靡费甚巨。
且各地兴修水利,关乎民生,亦需大量银钱投入。再有赈济灾荒诸事,亦需留存足额银钱以应不时之需啊。”
杨宪听后,拱手向前,道:“陛下,户部所虑虽有其理,但修筑水泥官道,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逐步铺修。如此缓行之法,怎会出现银钱不足之困?”
此时,浙东集团一官员赶忙出列,躬身说道:“陛下,杨大人所言虽看似有理,然实际推行恐困难重重。各地情形差异颇大,官道修筑规划难以周全,贸然推行,只怕适得其反。
且如今各地虽逐步恢复,但民间元气未复,若因修筑官道频繁征调民力,恐生民怨,于我大明安稳不利啊。”
言罢,身后几位浙东集团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又有一人上前奏道:“陛下,修筑官道所需工匠众多,各地现有的工匠数量恐难满足。若四处征调,不仅耽误其他工程进度,且工匠聚集一处,管理亦成难题。再者,水泥原料采集、运输等环节复杂,稍有不慎,便会滋生贪腐乱象,届时银钱损耗恐远超预期,还望陛下三思啊。”
这些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在陈述推行此政策的难处,实则不想让这水泥官道政策顺利推行下去。
这时,一位翰林学士踱步而出,朝朱元璋恭敬行礼后,一脸忧色道:“陛下,诸公所言极是。《论语》云:‘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今若大兴土木修筑官道,劳民伤财,恐非‘爱人’‘使民以时’之举。天下初定,百姓正需休养生息,如此浩大工程,必使民力疲惫,赋税加重,实乃有违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