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468章 贿赂?进口袋再说(第3页)
有官员发问:“为何先修往山东?怎不径直由凤阳修至湖广?”
林侍郎拱手解释道:“诸位有所不知,现今山东正行新政改革,所需物资浩繁。
南方物资丰沛,先修通北达山东之水泥官道,届时既能将南方物资输往山东,解其新政之需,又能为南方增添收益。
且南北二路同时动工,益处良多。
辽东物资可借海运直抵山东,再由山东输往南方。
如此,南北物资互通有无,于各地民生、新政推行皆大有裨益。”
有官员质疑道:“辽东既有海运之便,又何必借道山东转运?”
林侍郎拱手应答:“大人有所不知,海运虽运量大,然受天时、海况影响颇巨。风暴骤起、洋流突变,皆能致船期延误,货物受损。
且海运码头有限,难以遍达内陆各处。
而陆运借这水泥官道,可直抵腹地。
从山东转运,既能接海运之便,又能借陆运灵活,将物资按需分发,不受海港局限,更利新政推行与各地商贸流通。”
浙东集团官员见首批修筑水泥官道之地,涵盖江浙区域,遂出声支持林侍郎。
朱元璋见多数朝臣皆赞同此议,当即便决断道:“便依此而行!林侍郎,你且下去筹备。”
下朝后,淮西官员前往拜会林侍郎,问道:“为何不先于河南修筑?”
那淮西官员接着道:“我等送礼可不少,缘何先顾山东与江浙?”
林侍郎笑道:“诸位大人,修筑水泥官道,先后次序必有考量。陛下也曾言,只能局部辐射,不然国库难以支撑。之所以先选山东与江浙地区,实有缘故。江浙富甲一方,山东新政改革迫在眉睫,故而优先安排。”
林侍郎心下明白这些淮西官员所想,无非盼着早日获利。
遂又说道:“诸位大人无需心急,待这两地积累工程经验,往后修筑河南等地官道时,技术精进,人工、材料等各方面安排也更完善,自能节省材料与人工。并非先修之处便更能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