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樱 作品

第473章 想掰手腕了(第2页)

他们担心这种过度的宣扬会让朱允炆滋生骄傲自满之心,于其成长并无益处。

这舆情在各方态度不一的情况下,继续蔓延发酵,朱允炆身处舆论中心,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关注。

而这场因官道建设引发的舆论风暴,究竟会如何收场,又会对朱允炆及朝堂局势产生何种深远影响,众人皆拭目以待。

且说那日朝会,群臣齐聚。

待诸事奏毕,江南一系官员瞅准时机,站出一位领头之人,此人乃江南籍的礼部侍郎,只见他整了整衣冠,出列拱手,高声启奏:“陛下,臣以为小王爷朱允炆主动请命外放参与官道建设,实乃大义之举。此举既能为百姓谋福祉,又能为朝廷分忧解难,真可谓心怀大义,有古之贤王风范呐!”

言罢,其身后一众江南官员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夸赞起来。

有的说:“小王爷年纪轻轻便如此果敢,实乃我大明皇室之幸,天下百姓之福啊!”

还有的说:“陛下,官道建设关乎国之命脉,小王爷勇挑重担,将来官道若成,必是大功一件,定能名垂青史!”

一时间,朝堂之上满是对朱允炆的溢美之词。

这些江南官员如此大张旗鼓地造势,意在凸显朱允炆的贤能与担当,同时也隐隐向朝堂众人施压,企图营造一种朱允炆此举势在必行、不容置疑的氛围。

其他官员见状,有的面露尴尬,不知如何回应;有的则冷眼旁观,心中暗自揣摩江南官员此举背后的深意。

而龙椅之上的朱元璋,神色平静,目光在群臣身上一一扫过,却未言语,只是静静看着这场由江南官员主导的“夸赞大戏”,让人捉摸不透其心中所想。

朝堂之上,江南官员的夸赞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听了多时,待众人稍歇,微微点头,缓缓开口道:“允炆这孩子,有此心实为难得,懂得为朝廷分忧,也算是有些担当。”

言罢,目光看向群臣,神色平淡。

众臣听闻,赶忙附和称是。

但众人也都敏锐察觉到,朱元璋仅仅是口头夸赞了朱允炆几句,并未提及任何实质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