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羽 作品

第37章 儒蚀汉城·囚禁真相(第2页)

张鸿升甚至不屑亲自出面。他只派了一位心腹幕僚,一个留着山羊胡、眼神精明、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来到静思阁“探望”穆之。

“穆大人,何苦来哉?”幕僚摇头晃脑,语气带着虚伪的惋惜,“张公乃我汉城文教砥柱,德高望重,岂会行此等悖逆之事?定是有小人构陷,挑拨离间。大人年轻气盛,一时不察,误信谗言,铸成大错。如今士林沸腾,州府震怒,大人身处漩涡,不如…就此罢手?张公宽宏大量,念在同朝为官,或可网开一面,保大人全身而退,体面离任。若执迷不悟…”他拖长了语调,威胁之意不言而喻。

穆之端坐于客椅上,肋下的伤口隐隐作痛,但眼神却如古井寒潭,深邃而平静。他并未动怒,反而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嘲讽:“罢手?全身而退?张鸿升毒杀刘学政时,可曾想过罢手?张云骏虐杀青花时,可曾想过全身而退?尔等操纵科举,断送寒门士子前程,侵吞学田,吸吮民脂民膏时,又可曾想过‘德高望重’四字?”

他直视着幕僚闪烁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铁证如山,岂容尔等巧舌如簧,颠倒黑白?这州府客馆,困得住我穆之的身,却困不住朗朗乾坤!困不住煌煌律法!更困不住那些枉死者的冤魂!”他掷地有声的反驳,让那幕僚脸色青白交加,最终只能悻悻拂袖而去。

分工应对囚笼:

穆之:身处漩涡中心。他深知这是张氏拖延时间、销毁残余证据、甚至策划更大阴谋的缓兵之计。他利用每一次“说客”来访的机会,与之唇枪舌剑,一方面拖延时间,麻痹对方;另一方面,从对方的言辞、神态、甚至带来的细微信息(如州府护卫换班的规律、外面士林清议的动向等)中,敏锐地收集着宝贵的情报,分析着张府可能的下一步动作。

阿月:化身暗影。软禁对她而言,并非真正的囚牢。当夜幕深沉,万籁俱寂,她那双纯黑的眼眸在黑暗中亮起。她如同最精妙的壁虎,紧贴着冰冷墙壁的阴影,呼吸与心跳几近于无。利用“静思阁”本身复杂的梁柱结构和窗外茂密的古树枝桠,她如同没有实体的幽灵,一次次巧妙地避开明处岗哨和暗处潜伏的“眼睛”视线。她的任务,是将穆之写好的密信(用特殊药水书写,需特定方法显现)以及收集到的关键信息,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递出去,交给州府外尚能活动的、可信赖的联络人(如未被收买的底层吏员),同时接收外界传递进来的情报。每一次成功传递,都如同在铁桶般的封锁上钉入一枚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