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儒蚀汉城·青锋指南(第2页)
他没有提及周文渊的名字,也没有涉及名单上那些触角伸向荆州乃至更上层的名字。这份“余地”,便是他昨夜烧掉那份完整名单后,为“大局”和“体面”付出的代价,也是给那些尚存一丝良知、挣扎于体系缝隙中的人,留下的一道狭窄的生门。他深知,这仍是妥协,是“文乱法”在更高层面、以更体面方式进行的延续。但至少,他守住了“罪有应得”与“网开一面”之间的那条模糊却又至关重要的界限。
汉城的街头巷尾,张贴着对张氏核心余孽的判决告示。菜市口行刑的血腥,为这场滔天巨案画上了一个残酷的句号。昔日门庭若市的张府被彻底查封,朱门上的封条在秋风中飘摇。汉阳书院的大门重新开启,却已物是人非。新的山长(虽仍受地方势力影响,但至少不敢如张氏般明目张胆)带着几分惶恐和试探,开始着手整顿。学子们回到书院,眼神中少了过去的轻狂或麻木,多了几分沉重与审视。人们走过书院门口,目光复杂,敬畏中夹杂着疏离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那象征着文脉清流的圣地,其光环已然破碎,露出了曾被权势和私欲蛀蚀的根基。
该做的,似乎都已做完。冤魂得以祭奠,最凶恶的罪犯受到惩处,秩序在废墟上艰难重建。然而,穆之心头并无多少轻松。那份化为灰烬的名册,如同幽灵般萦绕不去;周文渊那绝望而卑微的恳求,仍在耳边回响;荆州更深处可能存在的阴影,更是他无法忽视的隐忧。
州府门外,马车已然备好。东野轩指挥着护卫将最后的行装捆扎结实,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慕婉儿将整理好的、关于汉城案件最终处置的详细卷宗副本(剔除了那份“不存在”的完整名单)交给留守的吏员,低声叮嘱着注意事项。轩辕一刀早已抱着他的酒葫芦,斜倚在最宽敞的那辆马车车辕上,鼾声微起,仿佛汉城的一切纷扰都只是他漫长醉梦中的一折戏文。
穆之最后看了一眼州府衙门那依旧威严的匾额,又望向远处汉阳书院那重新开启、却寂静得有些异样的大门。他深吸了一口微凉的空气,转身走向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