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少羽 作品

第35章 寒渊噬魂二

次日清晨,天光未明。巡湖兵丁在距离那吞噬人命的巨大裂口数百丈的下风口,一处冰层薄弱、常有水流冲刷形成缝隙的地方,发现了骇人一幕:老关头的尸体,如同被冰湖随意吐出的弃物,僵硬地卡在狭窄的冰缝中,半身浸在刺骨的水里,半身暴露在凛冽的寒风中。尸体被打捞上来,裹上草席,迅速送至巡察行轩那间终年弥漫着防腐药草与死亡气息的、冰冷刺骨的验尸房。

慕婉儿屏息凝神,在惨白的牛油灯下,开始了细致入微、不容丝毫错漏的检验。尸体通体冻得硬如坚石,面色呈现出死寂的青紫。然而,随着解剖的深入,令人费解的谜团逐一浮现,挑战着常理:

无溺毙铁证: 死者口鼻洁净,不见象征溺亡的、标志性的白色或粉红色蕈状泡沫;切开气管与肺部,腔内异常干燥,不见丝毫溺液(积水)侵入的痕迹;十指指甲缝内,干干净净,寻不到半点挣扎时抓挠泥沙或冰屑的残留。这绝非溺毙之相!

微妙的致命疑云? 体表除冻伤外,未见明显足以瞬间致命的开放性外伤或重击痕迹。唯独在脖颈咽喉处,隐约可见一圈颜色浅淡、边界模糊的环状淤痕,触之微硬,似曾被某种具有一定宽度、但非绳索般细窄的重物压迫或类似扼勒所致?这痕迹太浅,是濒死挣扎的偶然碰撞,还是谋杀者刻意控制的力道?

冻僵的死亡悖论: 尸体确然呈现深度冻僵特征,肌肉关节僵直如木。然而,根据尸僵程度、角膜浑浊度及胃内容物消化状态综合推断,死亡时间锁定在失踪当日上午(即冰裂发生的恐怖时刻)。矛盾如冰锥刺心: 若老关头在冰裂瞬间即坠入冰湖,理应瞬间呛水溺毙, 肺部必有积水, 何以呈现如此“干燥”的溺亡反证? 若他并未在落水时死亡,而是在冰面上就已遇害或濒死,又如何解释这具尸体最终出现在数百丈外、冰层之下的诡异位置? 这具冻尸,本身就是最大的谜题!

带着验尸的巨大疑团,阿尔忒弥斯再次踏足那片被死亡标记过的冰面。寒风如同怨灵的呜咽,卷起细碎的、如同骨粉般的雪沫。她如同最精密的探针,无视裂口散发的、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伏低身体,目光一寸寸扫过那狰狞、犬牙交错的巨大裂口边缘。这一次,她的专注力穿透了表面的混乱。

在几处向内倾斜、如同巨兽獠牙的冰柱内侧(一个极其隐蔽、若非刻意寻找绝难发现的角度),她发现了数道极其细微、几乎被冰晶折射光线掩盖的刮擦痕迹!这些痕迹平行、笔直得近乎刻板,深浅均匀,绝非自然冰裂或水流冲刷所能形成,更像是某种质地极其坚硬的工具(如精钢凿或特制撬棍),被反复、稳定地摩擦或撬动过所留下的冰冷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