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儒蚀汉城·礼覆寒骨(第3页)
暴力文饰,底层悲歌!
孙瘸子的惨死,将汉城光鲜表皮下的脓疮彻底挑破:
暴力与文饰的荒诞结合: 虐杀的手段极端残忍(分水刺断刃、生前受虐),却又刻意覆盖儒家经典进行“文饰”。这种结合,既是对受害者(曾以“礼”抗争)的极致侮辱,也是对儒家理念本身的亵渎和利用。它展示了权力如何将暴力包裹在“礼”的糖衣下,进行冷酷的镇压。
底层抗争的无声湮灭: 孙瘸子代表着汉城无数被张氏侵吞土地、压迫剥削的底层百姓。他跛脚的身躯是无声的控诉,他微弱的呐喊是绝望的抗争。然而,他的结局是如此惨烈和卑微,如同蝼蚁般被碾碎在暗巷,甚至官方都懒得为其伸张。他的死,是底层无声抗争被无情抹杀的缩影。
疑凶的嫁祸与迷雾: 襄水帮的标记(轩辕一刀辨认)像是一个清晰的指向,但轩辕一刀的“手法糙”、“故意留着看”的评语,以及作案风格(虐杀、文饰)与襄水帮通常干净利落的水匪作风不符,又暗示着这很可能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嫁祸。幕后黑手试图将视线引向江湖帮派,掩盖其真正的身份——那能指使动襄水帮(或其标记)的,必然是能与张氏力量勾连的势力。
礼崩乐坏的绝佳注脚: 《礼记》上被反复涂抹的“和为贵”,成了对汉城现状最辛辣的讽刺。张氏追求的“和”,是建立在暴力压迫和消灭异己基础上的虚假和谐。真正的“礼”早已崩坏,只剩下血腥的规则。
穆之合上那本沾满血污的《礼记》,指尖仿佛还残留着纸张被粗暴撕裂的触感和朱砂那刺目的红。他望向窗外,城南贫民窟的方向在夜色中如同匍匐的巨兽,压抑而沉默。孙瘸子的血,刘学政的冤,溪边书生的骨,如同散落的碎片,正在被一张无形的大网串联。这张网的中心,是汉阳书院,是张氏家族,是他们赖以掌控一切的“文”与“礼”的虚伪外衣。
“礼崩乐坏,莫过于此。”穆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孙老丈的血不会白流。这‘礼’下的血债,该清算了。” 追查襄水帮标记的来源,锁定那涂抹朱批的动机和可能的知情人,成为撕开这张伪善之网的新突破口。汉城的夜,更深了,但追索真相的灯火,已在最黑暗的角落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