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京华召
一月时光,如指间流沙,悄然滑过。峒川城在血与火的废墟上,艰难却顽强地抽出了新生的嫩芽。
城墙那道巨大的缺口,已被粗糙却坚实的条石和烧焦的木料重新填满。新筑的墙体虽不如旧墙雄浑,却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坚韧,在阳光下散发着石灰和桐油混合的刺鼻气味。城头之上,蜀州“赤焰军”的赤红旗帜与峒川府的残破战旗并肩飘扬,肃杀的军阵日夜巡逻,警惕着南疆的风吹草动。
城内,战争的疮痍依旧随处可见。焦黑的断壁残垣尚未完全清理,空气中仍残留着淡淡的血腥与药草混合的气息。但生机,已不可阻挡地复苏着。被战火摧毁的市集重新开张,虽然铺面简陋,货物不多,但商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种久违的、令人心安的喧嚣。学堂里重新响起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清脆稚嫩,如同破晓的鸟鸣,驱散着笼罩在城中的阴霾。蜀州军带来的粮食和药材,如同甘霖,滋养着这座饱受摧残的城市。开仓放粮的日子,府衙前排起的长队虽然依旧面有菜色,但眼中已有了光亮和对未来的期盼。
府衙内,气氛比一月前舒缓了许多,但依旧忙碌。堆积如山的卷宗已处理大半,抚恤名册、重建预算、物资清点…各项工作在穆之的统筹下,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穆之坐在案前,提笔批阅着最后一份关于俘虏营安置的章程。他脸上的疲惫之色稍减,但眉宇间依旧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他放下笔,揉了揉眉心,目光望向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庭院新栽的几株山茶花上,洁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大人,蜀王殿下请您过府一叙。”一名亲卫在门外禀报。
“知道了。”穆之起身,整理了一下略显陈旧的官袍。
蜀州军的中军大帐设在城外,李鸿并未入城居住,以示对穆之这位地方主官的尊重。穆之策马出城,来到戒备森严的蜀州军大营。
中军帐内,李鸿一身常服,正与几名将领商议军务。见穆之进来,他挥手屏退左右。
“穆大人,坐。”李鸿指了指旁边的座位,神色温和,“峒川城恢复得如何?可有什么难处?”
穆之躬身行礼后落座,沉声道:“托殿下洪福,城中秩序已定,民心稍安。重建之事虽千头万绪,但已步入正轨。抚恤、安置、城防加固都在进行。只是…粮草药材消耗巨大,府库空虚,后续重建所需银两…”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
李鸿微微颔首:“本王已八百里加急奏报朝廷,详述峒川之困,请求拨付赈灾银两和重建款项。朝廷…不会坐视不理。”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阮雄退兵后,有何异动?”
穆之神色一凛:“据探马回报,阮雄大军退至虎口涧以南百里处便驻扎下来,并未返回南越国境。营寨连绵,操练不断,似有长期对峙之意。且近日,南越边境几处苗侗部族似有异动,恐是阮雄暗中挑唆。”
“哼!贼心不死!”李鸿冷哼一声,“他想耗着?本王便陪他耗!赤焰军在此一日,他便休想再踏足峒川半步!”他看向穆之,眼中带着赞许,“孤大人,此次峒川之役,你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居功至伟!本王已上奏朝廷,为你请功!”